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本文主要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对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且探索水稻秸秆对于培肥地力的影响,为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发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而且经济形状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化肥与农家肥配施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施用时间。农家肥见效慢,应早施,一般在播前一次性底施;而化肥用量少,见效快,一般应在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前7天左右施入。  相似文献   

3.
浅谈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玉米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大约生产秸秆3000万吨,传统上玉米秸秆主要用于燃料,饲料,用作饲料的秸秆数量有限,随着煤炭,燃气在农村的广泛应用,用作燃料的秸秆数量也越来越少,因此闲置的大量秸秆资源急待开发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节本增效农业生产措施,为了扩大此项技术普及,现将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及作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为揭示基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N0、S+N0、S+N75、S+N225、S+N375五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溶解性...  相似文献   

6.
198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达8,000多亿斤,也就是说,每年光粮食籽粒就从土壤中提取有机质4亿吨。按籽粒与秸秆之比1:1.5计算,每年还要从土壤中取走作物秸秆6亿吨。这些秸秆中,要有2.3亿吨作为农民烧柴烧掉,还有少量作为轻工业原料,尚有3.7亿吨秸秆经过各种途径还田。利用秸秆作饲料先喂牲畜,然后利用牲畜粪便肥田,有些地方利用秸秆种植蘑菇等综合利用,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目前不少地方由于还田的方法不尽合理,损失了秸秆的应有价值。少数地区浪费作物秸秆的现象很是严重,甚至无故烧掉。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减低。为此,提高作物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农业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有关水稻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水稻秸秆的机械化还田技术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可以切实提升秸秆还田效率,有效降低实际工作中人力消耗的现代化的机械化手段,也是秸秆还田这一技术的主要推广手段。本篇文章从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和展望入手,阐述和县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现状,并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领域及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逐渐上升,一方面玉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玉米秸秆作为生物附属产品,有机质能源资源极其丰富。面对我国秸秆利用率低、消耗高的状态,必须创新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深入研究了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为今后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力。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玉米秸秆约有3.5亿t。当前,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利用玉米秸秆,成为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秸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补充土壤养分,增强土壤肥力,特别是在小麦生长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化肥的过量投入和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农业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农户响应度低、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保证设施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构建全面系统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推广应用时进行科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构建了由准则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3个层次共27个子指标的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各项指标权重,最终结合指标数据得到5项技术模式综合得分及排序:模式1北票市越夏番茄化肥减施(0.443 2)模式3辽中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0.343 8)模式2灯塔市越冬番茄化肥减施(0.050 4)模式4南票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0.412 5)模式5凌源市越冬长季节黄瓜化肥减施(-0.425 0)。[结论]根据评价得分结果分别围绕5项技术模式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管理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据此提出了技术模式推广优先序;针对各项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发展设施蔬菜的政策建议,对各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的完善与应用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方法]利用全国297个规模养鸡场2011—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成本收益法及样本均值T检验讨论疫病净化对养鸡场成本、收入和利润的影响。[结果](1)从总体收益角度来看,蛋鸡场的净化收益高于肉鸡场,祖代及以上场的净化收益高于其他代次,东部地区养鸡场的净化收益相比中西部地区更佳。(2)从单只鸡净收益角度来看,疫病净化对单只肉鸡的收益影响大于蛋鸡,对混合代养鸡场单只鸡的收益影响大于其他代次。目前,仅有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已净化养鸡场单只鸡的净收益大于未净化场,其余区域均低于未净化场。(3)除2011年外,2012—2015年期间已净化养鸡场的总收益及单只鸡净收益均高于未净化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净化养鸡场单只鸡净收益与未净化养鸡场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结论]开展疫病净化可以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小南瓜是北方半干旱区增加经济产值的适生作物之一。研究选用日本赤甘栗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两种灌溉方式(灌溉、灌溉施肥)和四个牛粪氮添加水平(25、50、75、100 kg N/hm~2)处理下氮肥不同配施方式对小南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南瓜生长前期,滴灌施肥方式可有效促进叶绿素的积累及叶片的复壮,有利于植株生长。单施有机肥组,随着牛粪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小南瓜产量未见明显增加,平均产量为10 t/hm~2;有机肥结合灌溉施肥组,随着牛粪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小南瓜产量显著增加,最高达到21.5 t/hm~2。当总氮添加量为100~14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比为3:7~5:5时,小南瓜产量比单施牛粪肥增产60%,平均达到16 t/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秸秆深翻还田是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和修复主要的方式之一,但目前农户选用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意愿依然不强。方法 文章基于黑土地保护视角,从技术和政策双层面分解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特征属性,以规模户和小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选择实验法及混合Logit模型识别农户选择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选择偏好和支付意愿,并探讨其异质性来源。结果 (1)技术层面。行政农机托管能显著提高秸秆深翻还田的作业选择偏好;农户对秸秆深翻还田的成本风险和技术操作规范风险有承受能力,但对病虫害风险有排斥心理;小农户更注重短期产量和效益,倾向于劳动力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243.60元/hm2(16.24元/亩);规模户更重视改善土壤质量等长期效益,倾向于资金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397.95元/hm2(26.53元/亩)。(2)政策层面。以激励为主的政策、作业后补贴以及高强度补贴均能显著提高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积极性,小农户希望补贴给农户本身,而规模户更倾向于补贴个合作社企业。(3)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的行为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来源为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社会特征及认知等因素。结论 技术层面需优化相关配套辅助技术,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监测数据和技术信息的共享;政策层面政府需完善秸秆深翻还田的政府补偿机制;保障层面需推进行政农机作业托管模式,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土地禀赋对化肥减量的作用机理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采用环渤海5省市88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基于农户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土地自然属性和土地产权属性4个维度,分析农户土地禀赋与化肥投入的关系及机理。结果 (1)有81.18%的农户存在过量施肥现象,化肥减量空间巨大;(2)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量呈现“倒U型”关系,适度规模是必要的;(3)对于小农户而言,土地细碎化会促进其化肥减量概率的提高;(4)相对转入土地,自有土地经营中化肥减量的概率更高;(5)高文化程度农户与纯农户更加“理性”,善于对不同禀赋土地“各尽其用”,低文化程度农户和兼业户则更倾向“路径依赖”,其施肥行为对土地禀赋异质性的反应不敏感。结论 应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持续推进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者补贴,对不同农户实现分类施策、精准补贴;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为农户化肥减量提供稳定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绿色农业技术的环境与经济收益核算,对于推进技术应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究竟绿色农业技术有没有顺利实现农户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现有研究诸多争议与困惑。方法 文章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基于山东省649份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借助内生转换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结果 (1)总体来看,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2)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3)不同规模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只对规模户有明显的农产品增收作用。结论 注重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使绿色农产品能够获得质量溢价的收益。同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获得规模化带来的节肥增收效应。推动外部性内部化补偿制度实施,政府对具有正外部性行为的农户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文章利用河南省滑县5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来研究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引导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方法 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来分析生态认知在环境规制影响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 (1)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环境规制中的引导规制、激励规制会促进农户采纳有机肥行为,而生态认知中的生态环境污染感知、农田保护责任意识和化肥减量认知正向影响着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2)环境规制中的约束规制未显著,说明目前的环境规制存在“相对性制度失灵”,尤其在约束农户行为方面的效果较差;(3)生态认知在环境规制影响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中起中介效应。结论 基于当前以环境规制为主的治理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继续增强环境规制对农户行为的约束,也要发挥好农户生态认知在环境规制影响农户行为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得到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2015年化肥零增长行动以来,中国化肥施用总量已实现五连降,化肥减量增效成果显著,面对区域间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功能的显著差异,探究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更好地制定区域性的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区域协调和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空间关系模型、重心模型、熵权法等模型方法,探索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9年)中国化肥施用的重心迁移规律、空间关系、区域差异性特征。[结果](1)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生产总量和施用总量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2)中国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后持续减弱的趋势,“高—高”聚集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低—低”聚集则出现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省域间化肥施用强度表现出愈渐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总体呈现“东>中>西”“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的形势。[结论]我国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显著的区域性不均衡发展现象,省域化肥施用强度表现出个性化特征,减量增效行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部分地区化肥施用强度的差距,未来化肥管制政策的制定应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还产生大量碳排放。削减化肥过度施用产生的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测算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并总结其时空分异规律,可以为削减化肥碳排放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20年10个小麦主产地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小麦化肥投入效率以及化肥可削减比例作为化肥碳减排依据,并使用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分析方法分析与总结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 10个主产区小麦化肥平均碳减排潜力达到251.10 kg CE/hm2,其中西部地区碳减排潜力最高,总体碳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差距扩大并且差距主要来自地区间差距,碳减排潜力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仍较稳定。结论 为促进小麦绿色生产,需要明确西部地区为小麦化肥碳减排重点地区、重视小麦低碳生产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化肥碳减排的作用、利用多个要素替代措施推动化肥碳减排。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不同利用方式农田土壤氮磷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弄清不同利用方式农田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进而明确其环境风险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土壤养分管理及环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河北省的粮田、果园和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种利用方式氮磷的输入、化肥和有机肥的分配比例及氮磷养分的盈余状况,并结合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指数,评价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化肥氮磷的环境风险类型。结果表明,氮总输入量为菜地明显高于果园和粮田,磷总输入量为菜地和果园明显高于粮田,且粮田和菜地氮磷输入主要以化肥为主。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农田氮磷均呈盈余状态,其中氮盈余率为果园(532.6%)明显高于菜地(61.5%)和粮田(31.6%),磷盈余率为菜地(700.4%)和果园(615.7%)明显高于粮田(66.6%)。化肥氮磷的环境风险指数均为菜地(0.83)明显高于粮田(0.59-0.62),三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化肥氮磷的环境风险类型均达低度风险及以上,特别是菜地达严重风险。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粮田应控制氮磷肥的投入,果园和菜地应加大减少氮磷肥化肥投入,以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同时为了更好地培肥地力,在控制施肥总量的前提下应加大粮田和菜地有机肥的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