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青岛15大攻势之突破平度莱西攻势的基本要求与重要目标,也是中央1号文件连续多年关注的重点。文章总结青岛农村三产融合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融合动力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打造融合支撑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开放合作机制等五条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村产业已经出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趋势。分析了北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总结了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北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品位不断提高,旅游业必须从传统单一类型向多元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只有突出"旅游+"概念,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开发出更加多样性的旅游产品,才能不断丰富旅游供给,满足旅游需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红桥区作为天津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尚属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本文以红桥区为例,结合笔者在旅游系统十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并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红桥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实实在在地为红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开辟新渠道,为天津其他区进而为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等形式,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有效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但目前存在融合主体发展不足、资金来源少、复合型人才短缺、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从最基本的视角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总结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考察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再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衡量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健康成长,显著提高农业活力。因此,从贵州省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结果表明,贵州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一直呈上升态势,但融合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差异性明显。最后,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民宿结合起来,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弘扬和民宿产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以肇庆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民宿产业发展状况,探讨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与民宿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如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以及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业融合不到位、民宿同质化严重、民宿产业运营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肇庆市历史文化与民宿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数字经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乡村产业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采用2000-2022 年县域经济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从县域层面分析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数字化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要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数字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数字化措施,同时重视区域非均衡特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对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以从文化特色的挖掘、无形资源的转换、名人资源的推广、民俗资源的利用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度开发,最后从观念、利益、形象、交通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认识,提出了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平台、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产业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在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显得日趋重要。以此为背景,基于东北三省 2015 至 2019 年的面板数据,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了文旅融合对东北三省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文旅融合度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东北三省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东北三省在自然生态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文旅融合度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辽宁省文旅融合度对于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比吉林和黑龙江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它具有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功能,但在发挥这一功能方面它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了规避或矫正乡村旅游在此方面的不足,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加强整体规划和机制设计,提高乡村旅游地农民的参与范围和程度;提高建设规划水平,在保持乡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价格机制,调节游客流量;充分发挥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克服乡村旅游经营分散性带来的弊端;加大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基于201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空间影响,并进行门槛效应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之后结果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不是纯粹的线性关系,而是具有双重门槛的特征;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也对农村产业融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促进作用都具有双门槛特征。因此,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地图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叙述现如今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状况,以及基 于产业地图描述了 2006 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演化格局。同时通过研究 2006-2015 年我国 31 个 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的显著因素有税收政策、市场规模、城市 化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水平等 6 个。一是政策因素与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 呈负相关,汽车制造业的税收负担越小,汽车制造业产业布局更集中;二是市场规模与汽车制造 业区域分布呈正相关,市场规模越大,汽车制造业产业布局更多;三是城市化水平与汽车制造业 区域布局呈正相关,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更青睐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布局。四是交通运输条 件与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呈正相关,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布局趋向于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的地区集中。 五是劳动力成本与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呈负相关,汽车制造业的布局开始由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 区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与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布局呈正相关关系。如 今我国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主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南地区为主的产业集群, 尽管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空间布局占比优势明显,但中部地区、西南地区的汽车制造 业正在崛起,并逐渐形成了以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各地区可以按照影响汽车 制造业区域布局的 6 个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合理布局,以便加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诸多相异观点,并没有僭越社会本体论分析框架。文章站在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作出社会本体论阐释,并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