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内涵,其次通过量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结果显示:2003~2011年该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林区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因此加快林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地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与林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分析制约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各产业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库兹涅茨K值和Moore结构变动值测度产业结构变动的历史与现状;运用EG协整检验确定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除云南、广西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情况基本相符;同时民族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亟需加快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部门的结构变化贡献分离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三部门结构变化贡献分离模型,并以此对我国产业结构为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的确对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其平均贡献率为14.27%;(2)低生产率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是产业结构变化贡献的主要来源;(3)短期产业内结构变化因素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结构变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分析环渤海地区入境旅游消费。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入境旅游消费绝对差异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各城市入境旅游消费逐渐趋向均衡;q值呈现波动中减小趋势,入境旅游消费的均衡型分布趋势增强;旅游消费发达的城市位序变动较小,旅游消费的位序提升较快城市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中西部、辽东半岛部分地区;环渤海地区的西南部,旅游消费发展不足;总体上来看,环渤海地区入境旅游消费增长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是当前内蒙古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特别是对于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指标的分解,阐明林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正在构建符合世界级城市的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从“国际制造业中心”向“国际服务业中心”的转型,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已超过石油和汽车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强调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正视旅游业在上海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对兵团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旅游为对兵团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兵团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兵团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对拉动乡村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乡村经济提升的重要支撑。本文在梳理我国乡村旅游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按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归类旅游人才,厘清各类旅游人才的具体作用,并从转变乡村发展思维、增强经济发展基础、创新企业发展机制与增强经济可持续能力四方面,分析旅游人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整合优秀人力资源、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益的指示器。中部六省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演进呈现第一产业稳步下降、第二产业逐步攀升、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的格局。从静态、动态、增量不同维度,运用偏离-份额法考察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方向、速度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定量测度各省部门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明晰各省产业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贡献和"三化"协调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将盐碱地治理蕴涵的农业文化、生态环境教育资源融入其中,为渭南市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利用渭南市统计年鉴、中国休闲农业年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通过RMP分析方法,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方面讨论渭南市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可行性,并提出可实施的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结果]渭南市农业资源良好,盐碱地改良技术成效显著,在盐碱地改良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切实可行。根据渭南市盐碱洼地和盐碱滩地提出水塘养殖体验游和科教文化体验游,在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基础上,为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增添农业文化和生态环境教育内涵,从而提升科教型休闲农业旅游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结论]在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挖掘农业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涵,明确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定位,坚持以生态教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结果]农业生态旅游对黄陂区域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有效地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也存在农业生态旅游投资大、农民获利不均等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提前科学规划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支持引导,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论]鉴于黄陂区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综合协调各个方面,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其为推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功能重构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最好途径,依托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旅游市场。开发中努力弘扬工业文化、保护工业遗产、恢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以湘西地区24个民族县域为例,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测算体系,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湘西地区1999-2018年湘西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显著的耦合协调特征,协调度稳定趋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受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最后,为森林旅游经济发展提出构建森林生态和谐共管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基于乡村旅游的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与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经济系统竞争力和社会系统竞争力构成准则层,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最大隶属度,得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结果]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为88.79,处于二级水平,竞争力强。[结论]资源与环境在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中优势明显,且对全国市场具有重大的吸引力;独特的热带风光、较高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经济特区、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等政策优势是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竞争力;海南省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应重点关注差异化发展模式,把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强化和突出热带、慢生活、富氧等独具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各地区内旅游资源禀赋、地域之间的空间差异以及未来演化趋势,将有助于认识该区域旅游经济所处的空间层次及未来定位。[方法]以甘肃省河西走廊5市为样本,运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等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实证分析了2013—2017年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在时空上的总体和地区间的差异,运用R/S分析法,探讨了未来河西走廊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演化趋势。[结果]2013年以来,河西走廊旅游经济总体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相对差异呈现出逐年缩小态势,旅游地理集中度趋于两级分化,市场集中度处于低位分散状态,旅游业自身的内部增长动力决定了各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能力,旅游经济总体上未来演化趋势与过去的增长变化将在长期内正相关。[结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资源唯一且不可复制的地区,将在长期内保持持续性很强的增长趋势,但河西走廊旅游业整体仍处于后发地区赶超潜力待挖掘的阶段,有必要形成便捷的旅游经济带,提高整体旅游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借助DEA方法对200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进行测算,并且采用Tobit模型重点研究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总体较高,但是省域之间差别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具有倒U型的显著影响,即对外开放程度对于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边际贡献存在递减效应;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例)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产业结构高级化成为推动旅游效率改善的内在因素。森林公园密度、城市人口密度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南方林区与西南林区相对于华北林区来说,优越的地理条件更容易提高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基于研究提出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需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以期带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考虑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中的存在资源特色优势发挥不足、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即依托并整合区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达州协同巴中形成四川秦巴山区的旅游核心区,构建绿色循环跨越发展新格局。研究认为,在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根据市场发展导向、统一规划与分段实施的原则,实施"一轴一区"的战略布局模式,"一环三带两片区"的总体布局思路,以加快推进其文化旅游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是基于传统旅游提出的新型旅游概念,全域旅游发展强调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发展.文章选取12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不均衡;各地市2011~2017年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式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