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灾后四川民族地区农牧业重建的制约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地区,农牧业占地区产业的结构比重较高,是目前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虽然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已开始起步,但民族地区农牧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又使四川民族地区农牧业重建面临着农村基础设施,资金,劳动力和生产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为了忙恢复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能力,本文建议:加大财政,金融对农牧业灾后重建的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民族地区,农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及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本文基于对贵州省农民增收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制约贵州省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更是一个普遍性规律。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距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启动,有所回落,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于滞后状态。为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其经济滞后的成因,并居于民族地区的特点,从保证发展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技术进步、鼓励招商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提出增加政策性转移支付额、重新确定中央与民族地区的税收分成比例、实行全额贴息的专项贷款政策、对于外商的重点投入实行投资抵扣制度、对于为民族地区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的单位实行免征营业税等具体的可操作性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5.
西北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近几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疆作为西北民族地区之一,其贫困问题具有特殊性,面对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新疆的扶贫机制需进行调整。文章在对原有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内外源动力两方面对新疆扶贫机制进行了创新,旨在促进该地区扶贫效率的提升,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6.
平昌县百花村山林权属调查杜受祜,沈茂英百花村是四川省大巴山区的一个边远偏僻的小村,位于平昌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5公里,属深丘地区。全村人口2700人,712户,其中劳动力1400人,幅员面积9145亩,其中耕地面积2396亩;山林面积3286亩,约占...  相似文献   

7.
张小兰 《农村经济》2008,(2):109-111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受到人口、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因而必须加大职业培训学校的比重,结合各民族地区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鼓励各方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为基准点,结合凉山州少数民族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民族地区应通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增加民族劳动者收入,提高民族劳动者的素质,使民族劳动者真正成为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主体,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川西北资源开发区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刘发生川西北地区在构建四川新的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川西北资源开发区”,加快资源开发,推动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同“攀西综合开发区”形成全省两大发展战略基地。川西北地大物博,资源富...  相似文献   

10.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本文定量地概述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沿海与内陆,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之间,根据各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可将全国划分为城市郊区、沿海、内陆和少数民族等四类地区,计算结果表明,人口年龄构成和投资规模是影响各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