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经济理念的提出,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了结合宁波区域发展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模式转换,切实把宁波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市域经济的探索是一个广泛和动态的群众性社会实践过程,市域经济的研究也将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指导并推动宁波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04年10月,宁波登记注册的中介服务组织有7252户,注册资本(资金)总计53.2亿元。其中法律、财务服务机构327户,占4.5%,注册资本4494万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构2610户,占36%,注册资本273350万元:市场交易中介服务机构2764户,占38%,注册资本246164万元:市场监督鉴证服务机构195户,占2.7%,注册资本8082万元:行业自律性机构1364家,占18.896。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公司3079家,占42.996;国有和集体企业315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鄞县撤县建区,新设立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慈城保护开发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尔部新城区等,新的区域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发展市域经济的角度看,宁波在空间规模、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上,离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相差甚远,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几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实施“六大联动”战略,从宁波市域整体的角度统儡考虑,根据每个区域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等特色,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市域经济,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何使水、电、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从严重制约宁波发展的瓶颈转化为动力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非常紧迫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就此作一思路性、框架式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宁波经济在制造业的支撑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形成制造业与发达城市水平分工,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格局。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和区域环境下,宁波要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从发展市域经济的角度,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选择,以增强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7.
山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曹洪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经济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迈出重大步伐,引发了国民经济增长格局的一系列本质性变化,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基础。一、产业结构历史变动动因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历史变动动因和结... 相似文献
8.
两岸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经济实力的消长及经济交流的密切与发展;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的不断加深及从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巨大受益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促进推动,是两岸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未来两岸经济整合将朝向更加直接、双向、全面和紧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危中求机,积极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一)充分认识危机和机遇并存的客观性国际金融危机至少给我们带来五大挑战:一是高外向度的经济格局风险增大;二是外贸发展空间大大萎缩;三是企业经营风险明显增加;四是利用外资形势严峻;五是开放型经济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经济表露出某些复苏迹象,我国经济也已经出现较明显的企稳回升走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客观分析宁波经济运行态势,特别是充分看到今年来我市经济发展明显的积极变化,充分认识产生这些积极变化的基本原因,充分估计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认清宏观环境变化给宁波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从而研究和明确下步经济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宁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而必须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市域经济是当前形势下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区域化的趋势加速形成,资源配置的范围全面突破县域、城区的限制,衔接两者所需要的新的经济单元呼之欲出:社会矛盾大跨度、立体化、复合性,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并重、城乡融合、社会和谐,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面临重要转折:新一轮长三角规划的主要依据进一步从行政级别向综合实力转换,确立和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宁波亟待整合全域力量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宁波走向工业化中后期,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全市实现了开放型经济比较好的发展。一是在复杂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相对趋紧的国内宏观形势、多发的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实现了外贸进出口千亿美元的突破;二是利用外资结束了阶段性的多年徘徊,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三是外经外包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并在全省保持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13.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失时机地推进市域经济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六大联动”的必然选择,成为宁波用足用好体制政策优势、落实中央和省对宁波战略定位的重大策略。什么是市域经济?为什么要发展市域经济?如何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推进市域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摆在我们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面前,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为此,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组织了推进市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讨。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择要发表,以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研究,发表真知灼见。本刊将继续刊登深入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宁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城乡面貌和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供水排水、园林绿化、城市燃气、环境卫生、防洪减灾、电力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衡量指标不断进步。截至2003年底,宁波城市道路密度0.88KM/KM^2,人均道路面积12.95M^2/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9.58标台,燃气普及率100%,人均生活用电量434.67KW.H/A,人均生活用水量355.98L/人天,生活污水处理率42.05%,每万人拥有的固定电话4408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宁波与日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宁波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这种交流所形成的积极作用,作为促进宁波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重要路径,扩大宁波在日本的影响,推动宁波与日本的经贸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城市的发展。面对长三角城市间竞争加剧和产业趋同的窘境,宁波必须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从城市规模、经济能级、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四方面分析了宁波差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战略构想,包括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9.
宁波第三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宁波正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市的经济工作重点和政策导向不断向发展服务业倾斜。然而第三产业增速连续领先多年,但比重上升缓慢。 相似文献
20.
本周在布拉格举行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第九届经济论坛。所有讨论的议题都这样或那样地涉及到国家安全,同时也包括经济安全。欧安组织联合会议主席安德林安·谢威林并非偶然地以论坛的主要议题方式提出:“一个国家的贫困将给整个世界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