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陆慧  李东 《企业经济》2008,(1):93-96
本文以江苏省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建立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当苏北地区环境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正时,即对劳动力的流入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自然环境的吸引力大于社会环境的吸引力;当苏北地区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负时,即经济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苏北地区劳动力的流出,而且个人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当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对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共同作用结果为负时,其结果表现为该地区劳动力的净流失。  相似文献   

2.
加快苏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北地区属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本文在论述加快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速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的基础上,对制约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几点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思索并提出建议,使苏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相对增多,如外贸业务员、商务文秘等。但在就业岗位上,苏北地区的商务英语人才却出现岗位工作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等现象,其主导原因是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远落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现从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出发,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为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人才,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苏北地区被确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苏北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首先概括阐述了苏北地区经济的特征,其次分析苏北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培养环节等方面对苏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婷 《东方企业文化》2011,(14):88-89,86
文章从后发优势的角度,对苏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当前苏北地区的资源、制度、结构状况以及苏北在发展位势上落后的特殊环境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8,(2):169-175
本文基于两阶段视角,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创新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的专利产出阶段与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并以全省效率均值为参考指标,将13个城市的创新效率划分为高研发高转化型模式、低研发高转化型模式、低研发低转化型模式以及高研发低转化型模式。研究表明:江苏省整体创新产出效率不高,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与阶段差异;苏南地区专利产出效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其经济转化效率较低。最后,针对以上现象的根源进行探讨,并从协同发展、倡导共享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高层次人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马太效应,即高层次人才含量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相反,高层次人才含量低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而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落后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该地区的人才流失量增大,这又造成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缓慢,经济地位下滑,如此人才流失量更大,最后陷入了人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恶性循环。为了避免陷入以上恶性循环,全国各地区之间都围绕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06,(6):92-92
人才大势正在改变。从数字上看,随着新经济的全球化,可以大量获得新的人才资源,劳动力市场突然之间成为过剩的状态。这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失去很多低技能岗位,也表现在很多高技能岗位为中国和印度所获得。高速海底光纤电缆的出现,以及贸易壁垒和国外直接投资限制的逐渐消除,拆除了人才市场的藩篱。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我国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状况,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家决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临沂市来说,实行劳动预备制度显得尤为迫切。一、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现实必要性1.劳动力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临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统计,临沂市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每年升入本科以上的学生回本市工作的不足20%;全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辽宁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辽宁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状况、 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分产业、 分地区和分城乡的就业结构差异,为制定合理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流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圈”,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世界瞩目。为了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出台了大量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流动。如何借助人才流动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可提升空间大,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素质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和抗就业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逐渐凸显。文章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加强农业人才培训等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侯吉歌 《价值工程》2012,31(4):221-222
本文从职业高原理论和分析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出发,综合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生活高原这三个主要维度,立足于对西安高新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状况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研究,并结合西安高新区的经济和地域现实,总结出该地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的状况的一般性规律。最后,针对正确引导适度流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截止去年10月底,中关村有5943家高新技术企业,有从业人员25万多人,中关村的企业机会多、效益好,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是人才理想的择地,因此人才流动比其他地区显得尤为活跃。资料表明中关村的人才流动率为20%,但人才流动的方向主要还是中关村,人才在企业间跳来跳去,对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来说是件好事,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具体数据对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的关系及人才流动的具体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延滞效应的概念。分析了突破人才延滞效应的着眼点,探讨人才吸引、人才稳定的政策取向,构成中部地区崛起的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孔令侃 《中国就业》2006,(7):24-25,23
江苏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的省份之一,拥有人口743250万,从业人员为448252万。其中,苏南经济最为发达,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较多,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苏北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数量较少,向外输出劳动力较多;苏中的情况则介于两者之间。本文就近年来江苏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现状、问题、成因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涛 《价值工程》2010,29(31):74-75
加快人才流动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人才流动是否合理对人才流动效益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来自全国30个省份13345份样本对我国气象科技人员的流动状况和流动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气象科技人员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流动机制和激励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向 《中国就业》2014,(10):13-13
正失业持续时间的界定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仅仅使用失业率一个概念并不能有效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因此,国际社会同时用失业持续时间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程度。失业持续时间是指两次就业之间的间隔时间,即失业时间的长度,通常按周计算。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失业统计中,年失业率取决于年内失业人数及其平均失业持续时间,并与年内失业人数及平均失业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邵文武 《企业经济》2007,(9):108-110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流动政策,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并就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实行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2,(3)
<正> 城市竞争力分为硬竞争力与软竞争力硬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表现为城市劳动者的数量、结构、素质、教育、就业状况。资本竞争力:表现为资本规模、流向、可得性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