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 (即自然人 )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首创于 1799年的英国。此后 ,西方许多国家相继开征个人所得税并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文件 ,是 1980年 9月 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随着改革不断深化 ,该法不断地充实完善 ,1999年 8月 30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案。此即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及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尽管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个人所得税有了较大变化,但个人所得税的体系设置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不适应及其修改逐渐纳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几次修订,但总体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而有关个人所得税价值目标的选择是关系到个人所得税立法走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息税来了     
柴今 《资本市场》1999,(10):25-28
<正> 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恢复了对居民储蓄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依照这项修正案,国务院将对征税时间、对象、税率以及具体征税办法作出规定。对存款利息征税,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这方面的规定。我国早在1950年的就颁布了《利息所得税条例》,规定对存款利息要征税。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和1993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都把利息所得列为征税项目。只是针对当时个人储蓄存款数额较小,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为鼓励储蓄,控制消费,才对储蓄利息所得作出了免税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储蓄存款利息是征税还是不征  相似文献   

5.
浦一舟 《新经济》2005,(10):66-69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法修正 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终于正式启动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程序。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这是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6.
刘红 《当代经济》2008,(3):124-125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已有两年,但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税制不完善、起征点的扣除不符合公平税负的原则以及个人申报难以落实的问题.因此,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更符合国际惯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社会财富总量也实现了巨大增长。但与此同时,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凸现。2006年1月1日,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8.
覃庆寅  韦坚 《经济论坛》2011,(10):185-18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做出修改,修改的内容主要是提高工薪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调整工薪所得和个体户经营所得的税率结构、延长纳税期限等。这次改革的着眼点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本文通过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前后的税负的比较,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税额增减和税负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诞生于1980年,至今先后经历了六次修订,逐步得到了完善,对于公平税负、调节收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国际税收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隐蔽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缺陷.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的四大目标,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法,不断深化税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种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全面修订个人所得税法,使改革一步到位是很难做到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必将呈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有一个长远规划和短期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是国家用于调节贫富差距、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的最直接手段之一,更因为这也是事关个人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2005年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修订,扩大了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范围。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过程复杂而曲折。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重要税种,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等功能,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七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逐渐成为影响宏、微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抑制贫富分化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几点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鹏 《经济论坛》2006,(3):99-100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税法”)是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多年来,个税法在组织财政收入、发挥调节分配等功能和作用方面所发挥出来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个税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4.
陈丽青 《经济》2007,(3):29-31
回眸2006年,有几件事看似平常,但影响甚远: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第三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为背景,对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概念进行了澄清,并在分析费用扣除的实质的基础上,对不同征收模式下的费用扣除标准的依据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旨在夯实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理论基础,为个人所得税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征收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晓娟  费晓光 《经济论坛》2006,(10):110-112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做了如下修改: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做相应修改。”然而,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单靠提高免征额是无法解决的。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只是“微调”,要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杠杆功能,还需要像新修改的《公司法》那样对现行税制动“大手术”。本文从起征点的变化,谈一些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相似文献   

18.
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5年有余,是我国50余年来第一次真正以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政策,必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史中的重要一页。因此,现在我们有必要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回顾与评价,目的不仅在于肯定积极财政政策在过去5年里对经济复苏作出的贡献,还在于总结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的起始是2003年9月,目前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调控尚无结束的征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第二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4年,第三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7年,第四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93年。目  相似文献   

20.
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的比例税率。开征之事尘埃落定,但种种议论却始终未平。为此,本刊刊发此文,从不同角度对开征利息税的原因、意义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