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炜青 《中国市场》2014,(42):111-112
近年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这是一项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而中小企业却能以多变的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一举成了促进人才就业的主要渠道。当然,政府一定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扶持中小企业,增强企业经营者的长期发展意识,以便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岗位。因此,本文从影响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出发,研究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就业政策,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就业机制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2015,(47)
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应当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创业和就业的关系,并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形影的创业带动就业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式,而就业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而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后提出了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策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就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在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总体判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并针对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研究和探讨了运用财政政策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田露 《中国市场》2013,(28):53-54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就业者要突破固有思想观念的约束,实现双向选择。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由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就业职位与就业人员产生极大的不一致性,造成了就业者就业的被动,使得他们无法充分行使法律授予的权利,去平等地与就业单位洽谈协商。就业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所提出的苛刻条件,尤其是对就业人员资格的不必要和不合法的歧视,给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破坏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宗旨。本文主要从完善就业立法和司法,改善就业环境的方面,重点阐述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就业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并根据当前就业工作和就业环境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就业现存的问题,希望能够能促进就业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殷苏彬 《致富时代》2015,(4):179-181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以法令形式规定社会各单位必须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以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方式履行法律责任。其实质就是把残疾人就业作为全社会的责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现代社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途径。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政府和社会团体等各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同时残疾人就业的渠道也得到了扩大,残疾人就业率也得到了提高。然而,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残疾人按比例安排就业政策制度的实施在我国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仍不容乐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更是屡受阻力。本文以南宁市的调查为例,把握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现状,借助残疾人就业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洪彪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9):277-277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的情形频频发生。从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的原因着手,进一步分析了就业协议的违约条款,最终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10)
近年来,随着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愈发明显,就业歧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就业歧视中外研究现状、就业歧视成因和就业分类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总结出了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歧视现象找出了就业歧视的典型现象,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引起求职者及企业对就业歧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朱婉莹 《上海商业》2022,(2):168-171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和大学生需要在新的就业环境下进行深入思考,大学生就业时的自我定位以及所花费的成本会影响其就业选择,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疫情之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成本和就业定位,着重提出了成本视角下适合大学生的有效就业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就业和财政政策具有密切的关系,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和保障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已经有了关于财政政策和就业之间的种种理论。弱势群体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一部分代表,和一般的就业群体具有共同点,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需要社会和政府进行就业扶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困难不仅成为了社会的负担,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研究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支持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必须认真把握的问题。可见,学生的就业方向及自身的就业优势分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明确了学生就业方向及就业优势所指向的目标,然后分析了明确就业方向机就业优势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促进大学生实习顺利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商》2014,(47):29-2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推行了各种大学生就业政策,而这些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即围绕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做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就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就业形态,如互联网催生出的"数商",自由职业者,多重身份职业者,新型他雇型职业者。政府各部门为新业态企业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并出台了规范新就业形态的规章制度加以支持。加上劳动者兼职就业情形,新就业形态正日渐成为扩大就业重要渠道,使得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公共就业服务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根据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热情不高、政府缺乏对新就业形态的诚信管理及监管等问题,提出相应构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整社保制度;政府加大新业态企业的监管力度;搭建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以助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艳娟 《中国市场》2011,(5):124-125
当前地方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途径需要拓展。因此,保障地方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率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策略,旨在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自2009年以来,围绕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虽然取得了显出成效,但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东北三省大学生就业率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水平。农民工就业量上升幅度有限。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东北三省应该在已经具有的基础之上,继续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创新政策,重点解决好就业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体系弱化、"二元"就业服务制度扩大了城乡差距、对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就业公共服务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从而促进东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1949年建国以来,因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就业政策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就业政策,联系当今社会就业中出现的歧视问题,提出目前的就业政策应以公平为原则来引导就业,以使社会公民都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消除就业歧视,完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谢珺 《商场现代化》2010,(23):199-200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实状况面临着求职过程的制度约束、收入水平低下、工资拖欠严重和安全卫生条件恶劣,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低下,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低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加强农民工就业质量方面,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是一个重要方面。从多个视角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并着重分析了就业竞争力的定义、构成,同时探讨了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就业形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就业效应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就业形态可以促进高校就业教育改革,可归结为助力高校就业教育实效性提升的价值逻辑,体现就业教育的知识更新和体系创新要求的理论逻辑,回归高校就业教育的方向和本质的实践逻辑。改革路径在于推进常态化高校就业教育改革,促进长效化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专业化高校就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