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洛姆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逃避自由》就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结合,深入剖析了获得自由后的现代人生存的尴尬境状,揭示了引发这种现象的深刻的社会及心理原因。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于人的生存的内在矛盾性及现代人不断争取、获得自由后,却又不断发生异化、逃离自由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层的解析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奠定发展健全人格、健全社会的基础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2.
郭恩才 《中国高新区》2013,(10):159-163
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向往财务自由,渴望财务自由,希望尽早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在向财务自由出发的进程中可不可以“穿越”呢?可不可以“一夜暴富”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北京读研时,刑诉法老师曾说起媒体自由的问题,他说香港的朋友曾多次向他了解一些较敏感的国内新闻事件,但最后总不能如愿。因为人家了解的情况总比咱们多。搞的朋友开始还不太高兴。他们总闹不明白,如此有新闻价值的题材,那些记者为何都无动于哀呢?这样的媒体又如何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述了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产生的三大理论来源,并对《逃避自由》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最后论述了其有关健全的人与社会的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揭示出人的自由是一个递进的漫长过程,其包括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和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两个维度。现代人无可避免地遭遇着自由的困境:一方面现代社会使个人得以打破原有束缚而获得很大的自由,但同时这种自由也使个人尝受着精神层面的孤独与焦虑。为此,人们往往易于采取消极的逃避自由机制而以失败告终,真正走出自由困境的出路在于用爱心和劳动的自发性活动追求积极的自由,以实现对孤独的拯救和对自由的捍卫。  相似文献   

6.
1989年对整个世界来说应该是一个大分裂的时期,这一年,柏林墙在一夜之间很快地坍塌了.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国家和人们思想的一次新的统一呢,还是暴露出人们再也无法逃避的内心的分裂呢?当我们竭尽全力地试图冲破某种桎梏,从而不断推倒一个个墙时,却感到获得的不仅仅是自由.  相似文献   

7.
同样是基于对人、对自由的深情关怀,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阿马蒂亚·森与卡尔·马克思之间,如此相似,却也各有持重。两者最终都把目标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个人自由成为了“自由联合体”或社会的承诺。但是,森与马克思之间,人与自由,和谐发展何以可能,社会又如何承诺个人自由与发展,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什么?是资本与权力的狂欢.还是所有利益主体共享发展的盛宴?是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在和谐共处的时空.还是自然环境恶化、优良传统文化消褪、道德沦丧的催化剂?是游客、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还是贫富差距扩大、利益冲突深化的焦点?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什么又丢失了什么?什么才是我们发展旅游的最根本基础?旅游是什么?是旅游研究者展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舞台.还是反思公平与效率如何统一的平台?是不断验证多克西理论的目的地序列.还是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落脚点?在研究旅游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研究旅游的最根本基础?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两个——自由与平等。旅游是人类期望通往自由与平等的手段之一。然而,现实往往与期望相反。原因就在于,在发展和研究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淡忘了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伦理.  相似文献   

9.
丹钻因为对加盟商的监管不利导致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竞争对手采取的“模仿”战略正日渐显示出威力。这一切让章杰感到十分困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扩张模式?在加盟与直营,品牌与利润之间又应该如何取舍呢?  相似文献   

10.
王惠莉 《魅力中国》2014,(13):202-202
据说,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来到了人间。在高中新改的背景下,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这一神圣的王国里,插上梦想的翅膀,真正地成为“自由天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