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审美体验是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对艺术体验过程中所发生的音乐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促进音乐创作主体做出艺术创作的决定,在追求更好地实现审美体验目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创作的质量。欣赏音乐行为既适合作为目标音乐行为,也适合作为手段音乐行为,而且无论作为哪种音乐行为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器乐曲的特性,认为纯乐器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基本情感、特殊情感和高级情感。结合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三个阶段一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和审美启悟,深入探讨了音乐审美体验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论证了在音乐再创作过程中,情感和想象是欣赏者领悟音乐从中获得精神美感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3.
“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作为新课标首要的教学理念,使审美教育成为我们音乐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做出了论述,旨在以新课标为依据,实现审美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音乐审美教育是高校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非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音乐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情绪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反映出音乐审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审美是美感在音乐方面的特殊体现,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提供音乐信息的一种反馈,人们的审美活动有其独特的发展进程。作曲家们的敏捷才思、表演家对作品的演绎、鉴赏家对音乐内涵的品味,充分说明他们具有高超的审美体验及其品味。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学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学既要遵循美学原理,又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基本策略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是培养审美的根本途径;针对八年级学生,注重音乐作品内容分析,为鉴赏美做好铺垫;针对九年级学生,用音乐本身的美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0.
11.
12.
心理健康,通常指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它要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多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近几年学生不断的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音乐教育这方面正确的引导学生欣赏积极向上的音乐,用音乐来协调心理上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艺术课程培养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作为小学音乐教育里比较重要的环节,审美教育应当进行全面广泛地实行.小学生处于整个学业的起步时期,应当全面地锻炼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如此方能从根源上锻炼并提升其音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只有音乐教学目标和音乐的美学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目标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审美教学所发挥的显著作用可以加快促成美育的目标.也可以让师生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br〉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8.
培养高校学生音乐审美判断力,首先在于确立至真至善至美的审美标准和理念,通过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培养听辨能力,渗透人文精神,理性分析作品,培育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提高作品价值评判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成败。一支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高水平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高质量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际教学操作能力等各方面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这不仅关系到孩子和幼儿教师的个体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重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十分密切。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审美惑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的美育功能。具备了以上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起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