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劳动力就业扩张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雯 《特区经济》2007,(3):43-44
当今世界,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国由于劳动力数量众多,一方面,要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本文以产业集群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产业集群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的产业集群程度与劳动力就业扩张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产业集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支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小企业集群发展与“三农”问题缓解:广西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缓解有赖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市化实现和农民收入增长三者协调一致。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拉大、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广西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发展农村小企业集群是落后地区缓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落后地区农村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不能盲目复制发达区域的模式,而要注重对区域要素的有效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企业集群发展政策,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培育本地企业家,强化小企业集群的地域根植性越发迫切。  相似文献   

4.
宋雪梅 《特区经济》2012,(6):168-170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时,政策的取向应该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国家长远发展,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广开就业渠道以便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还要注重"三化"协调发展,处理好不同层次农民工在转移就业时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把就地转移就业与异地转移就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职学校、职教中心遍布城乡,和农村、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农村劳动力具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手段,而发挥中职学校在其中的作用又是简洁有效的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树立为农村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做好企业主导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岗位培训,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中的跟踪性培训。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近8亿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少颖 《特区经济》2006,(1):230-231
农村城镇化是提升农村经济的途径,本文试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和农业产业集群的一些特点,说明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西部农村城镇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某个局部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加快转移就业过程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綦江县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质量,依托资源优势尽最大可能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加强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指导等对策,以有效解决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辛桂琴 《特区经济》2008,(4):143-144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为有效的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序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发挥农村工业对安置农村剩余劳力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入手,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根本消除城乡差别的建议,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的三产就业结构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陕西省目前的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乏力,经按当前发展趋势用logistic模型预测的陕西省2020年的就业结构虽有改善,但仍达不到规划人均收入水平相匹配的高度,一产人口未能有效转移至二三产业,陕西省应该重视就业结构升级问题,通过组织引导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加大转移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有效解决湖南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两条路子:一是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实现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内转移.二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做好劳务培训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地区外转移.  相似文献   

15.
张露  罗必良 《南方经济》2021,40(5):1-13
制度是解构工农城乡关系生成及演化规律的关键。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由集体经营变革为家庭经营,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财政包干制度促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进入非农产业。随后的分税制则激发工业化与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大量农业用地被征收为国有用地,也促使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地区转向工业与商业聚集的城市,但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市民化的身份认同,人户分离成为普遍现象。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造成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和集中,从而形成城乡分割、引发城乡关系扭曲与不可持续问题。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策略在于:打开村门,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为突破口;反哺乡村,以城乡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缓解约束,以开放村庄引导主体与要素进村;构建载体,以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城市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张青 《乡镇经济》2009,25(11):45-48
当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的研究较多,大多是从财政政策和政府职能角度论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运用公共品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市场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人力资本,可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空心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过程,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把握时代规律,积极创造条件,突出农业经营机制、农业经营主体、城乡要素流动、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管理体制"五创新",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劳动力空心化进度,缩短农业劳动力自发调节时间,切实解决农业劳动力从哪里来、怎样才能留得住农民、农民种粮积极性谁来保护等重要问题,突破农业劳动力空心化制约瓶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理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这部分劳动力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反过来,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增长使之能吸收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然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没有按照刘易斯过程一帆风顺的发展,而是表现了转移的艰难,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角度探索了它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认为目前的工业化进程并不十分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而是表现了资本排斥劳动的趋势。因此,本文认为在短期内用“两条腿走路”仍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农村、农业、农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产生有历史原因、人口原因、政策原因等.它一方面与农村产业相联系,另一方面关乎农民收入与农村稳定,可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小城镇、输出劳动力,特别是利用丰富的高智力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采取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细分和观察江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年龄结构现状,结合江西农村住户调查中未外出劳动力的相关数据,对江西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年龄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农业劳动力使用相对紧凑的假设奈件,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527万人,且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