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同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3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该法律将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2.
没有能源,人类就无法生存;能源供应不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没有石油,汽车、飞机只能趴着不动;没有电能,计算机、电视机等也只会静静地呆在那儿。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24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等国务院部门及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和中编办等15家单位组成的跨部门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揭开了中国能源立法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油价已经逼近每桶100美元关口,日前,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上海表示,高油价将使得《能源法》的制订和出台时间加快。  相似文献   

5.
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能源法》起草工作已于2007年7月份形成了衙求意见稿。预计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底基本完成《能源法》送审稿,并报送国务院?  相似文献   

6.
《煤炭经济研究》2005,(6):94-94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能源法》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能源法是促进我国能源战略有效实施、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是完善我国能源立法、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从能源的概念、分类及能源领域的社会关系出发,利用法学基本原理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能源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进而探讨了能源法的定位、<能源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能源法的调整方法和工具,以及能源法框架体系谋篇和构架等能源立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法》修订的重要意义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我国要走好低碳经济道路,在强化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基础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
《能源法》是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促进国家能源战略实施,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家有关部门从2006年初开始组织起草我国的《能源法》,两年多来经过多次征求意见,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相信在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之后,一定能够制订出一个适合中国目前情况的《能源法》,促进我国能源健康发展。现在我对征求意见稿谈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提出在2005年开展“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框架研究”课题的建议。 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致函能源法研究会,正式委托该会开展能源法体系框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煤炭经济研究》2006,(4):94-95
为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保障能源和经济安全,实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促进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尽快起草《能源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28日,酝酿了两年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通过若干原则性条例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发展,最终促使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3.
14.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官员在谈到这部法律的意义时表示,现在就开发和利用可持续能源进行立法,一方面是为弥补接下来(2020年)这个时间段发展所需的能源不足,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开始考虑2020年之后中国的能源可持续供应以及减少对外依赖、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下旬,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能源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召开的《能源法》起草组第一次会议上,宣告成立由国务院、全国人大的15个部门组成的跨部门起草组,标志着我国第一部《能源法》的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近日,国家能源办就《能源法》立法工作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表明《能源法》起草不仅是“悄然提速”,更是“高调”进入政府议程和公众视野。起草中的《能源法》与修改中的《电力法》是何种关系?研究制定《能源法》将对我国能源领域产生何种影响?作为能源产业工作者和能源消费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源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能源法研究会叶荣泗会长。  相似文献   

16.
70 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很多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产品步入市场经济。石油产品中,液化气是最早踏上市场经济步伐的产品, 以广东省率先, 逐渐延伸至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处于寡头垄断下的有限竞争状态。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表明,由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及规模效益显著等特点、寡头垄断是石油石化产业在市场和法律作用下的必然选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竞争超越国界、强强联合和跨国兼并成为国际大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中国已经加入WT0、而我国企业在经济实力、管理水平、营销水平、科技水平和运营体制上同跨国公司都有较大差距,加之力量相对分散,使我国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强势竞争面前陷于被动,进一步整合国内石油石化产业是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加入WT0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情况,要以国际竞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提高“国家队”的国际竞争力为前提,以克制行政垄断和地区垄断封锁为重点,防范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而不要对有益的产业重组设置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安全与中东石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石油供求关系发生了两次逆转。当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矛盾是供求总量矛盾,即国内石油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石油需求。未来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借助国际石油市场解决。而中东石油作为中国未来倚重的主要外来油源,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良好关系,制定务实有效的中东政策,不仅是中国与中东石油合作的坚实基础,更是未来中国安全地获取中东石油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供需与石油安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是世界上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之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如何保证石油供给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形势,在结合世界石油资源及供应前景的基础上,对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进行了思索,并指出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中国石油进口恢复增长。原油以及成品油中的燃料油、煤油和石脑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原油进口量达1709.0万吨,比1994年增长38%,比上一个进口高峰1993年多142万吨;原油进口额达到23.5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1.2%。尽管如此,1995年中国仍是原油净出口国。包括汽油、石脑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润滑油脂在内的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2%,达到1440.3万吨。燃料油进口量达到600.3万吨,超过轻柴油,成为进口量最多的成品油品种。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促使航空煤油进口骤增。柴油需求上升而进口没有增加的事实表明国内在调整柴汽比、增产柴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汽油进口量减少到15.8万吨,是1992年以来进口量最低的一年。来自韩国的油品进口量大增,达到259.1万吨,占中国进口油品的份额由1994年的11%增至18%。新加坡油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则从61%减至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