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春节假期,大家都热切关注、讨论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从长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促成经济下行拐点我们可以“非典”为例作为参照标准。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疫情对消费行为的非典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经济论坛》2003,(16):89-89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需要消费者参与的商业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餐饮业、旅游业、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大型商场、各种娱乐业等。“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非典”疫情究竟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经营者应该有哪些启示,很有现实意义。一、“非典”疫情引起的消费者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变化1.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性要求大大增强。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性要求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消费…  相似文献   

3.
“非典“犹如飞来横祸,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将中国经济搞得面目全非.人们刚刚还在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喝彩,转眼之间,媒体头条新闻都变成了“非典“疫情.由于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9%,人们曾经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以高达7.5%以上.鉴于“非典“流行,2003年4月下旬,世界银行把中国经济增长率向下调了0.2个百分点,还有一些外国研究机构的估计更为悲观.究竟“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将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局势动荡和国际恐怖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最近“非典”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正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003年中国的GDP可能比预测略有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失业率将有所上升。但从长期看,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既需要增强人的免疫力,也需要增强经济的免疫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吸取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的经验教训,从各种渠道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的免疫力。但是除了防范金融危机之外,我们还有许多免疫工作需要做。以这次“非典”来看,在我国连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人口频繁流动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一旦我们对某个疾病疫情重视不够、信息不灵和预防措施不力,很可能酿成大灾祸。因此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加强疾病防御工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  相似文献   

6.
2003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得多,包括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但是取得的成绩也比预想的好得多,GDP增长9.1%,财政收入超过2万亿元,增长20%以上。对今后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的看法,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认为“热一点没什么关系”,“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不要轻言经济过热。”①也有人认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9%~10%,目前还不到讲过热的时候。②但是我们认为,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局部性、结构性、苗头性的各种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自4月中旬“非典”疫情在我省爆发以来,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也给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形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典”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已逐步显现,特别是在以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体的服务业领域,“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在消费租出口受到“非典”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如何抑制“非典”对投资的影响,保持投资的增长势头,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们必须专注研究中国政府对“非典”疫情所作的回应,到底会带来什么策略性的影响。“非典”疫情无疑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呼唤,但中国已经警觉过来了……  相似文献   

9.
2003年初以来特别是4月下旬以来,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了较大冲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势,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因素仍未改变。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目前“非典”肆虐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受冲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动     
宏观2003年中国经济分析时光飞逝,中国经济列车已驶过2003年一半的“路程”。据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非典的严峻挑战和考验,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总结上半年经验、谋划下半年工作,应突出重点,乘势前进,全力以  相似文献   

11.
忽然想到     
一可以说,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中国进入了“非典”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第一,被确诊的“非典”患者,全国每天以百人左右的速度递增;“非典”的重灾区由广州北移到北京,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非典”疫情的中心。第二,莫大的、无以名状的恐惧感,如压城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惰,广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沉着应对,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全省始终坚持不停产、不停课、不停市、机关不停止办公。整体经济基本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虽然经济增速比一季度略有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当前要注意受“非典”重创的旅游、交通、餐馆等行业未回复到正常增长水平,而且疫情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科学实施调控,减轻疫情影响,化解存在矛盾,加快发展步伐,仍是经济工作的要务。  相似文献   

13.
徐滇庆 《新经济》2003,(4):34-35
"非典"犹如飞来横祸,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将中国经济搞得面目全非.人们刚刚还在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喝彩,转眼之间,媒体头条新闻都变成了"非典"疫情.由于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9%,人们曾经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以高达7.5%以上.鉴于"非典"流行,2003年4月下旬,世界银行把中国经济增长率向下调了0.2个百分点,还有一些外国研究机构的估计更为悲观.究竟"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新春 《经济管理》2020,42(3):17-18
突发疫情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挑战和机会并存。在疫情的危机时期,既存在着风险和困难,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改变市场竞争格局。2003年“非典”时期,在中关村商场租柜台售卖刻录机和光碟的刘强东改变方式,直接从网上发货,由此走向全国市场,才有了后来的京东商城;而阿里巴巴在“非典”时因为一位员工感染,企业大楼被封闭隔离,马云迅速调整工作方式,让员工在家隔离和网上办公,企业业绩在这期间不降反升,实现了逆市增长。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突发疫情面前创新而寻求突破的成功典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比2003年“非典”更为严重,也要求企业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创新和变革。而现在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智能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可以预计,在这次疫情之后,很多的产业和市场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疫情和创新将重塑商业格局。  相似文献   

15.
判断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判断前期“非典”疫情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地说,就是在“非典”过后,我们年初的预期在多大程度上因疫情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加拿大经济由于受“非典”、疯牛病疫情爆发、加元大幅度上升的影响,出口增速减慢,上半年GDP增长仅为2.2%,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慢。2003年8月份,由于受北美大停电的影响,GDP下跌0.7%。全年GDP增长从年初预计的3.2%降为2%。尽管加拿大中  相似文献   

17.
由非典疫情引发的“寒冷的春天”正在渐渐离去,从每天公布的疫情数字变化可以看出,非典正在得到有效的控制,夏日的温暖已经让人们感受分明。然而,SARS带来的后遗症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会逐渐显现:经济运行正在遭遇经济学家所称的“需求抑制型灾难”,本刊着重关注的大陆桥经济带也多多少少受此情形影响。令人鼓舞的是,应对非典的一系列举措正在江苏、河南、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和新疆展开,经济和财富仍会是大陆桥的本色。为此,本刊本期推出“应对非典,发展经济”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克服了四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及“非典”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的好形势。一是农民收入在大灾之年实现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25元,同比增长5.8%,结束了近年来低速徘徊局面。二是  相似文献   

19.
3月份,我国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一季度GDP增长9.9%,延续了去年的走势。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景气周期,自1997年以来笼罩中国经济的通货紧缩阴影已经消退,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和高增长产业“群体”的形成,预示着当前经济增长态势的可持续性。但是,中国经济转轨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政府主导的特征还很明显,体制性过热因素仍然存在,值得警惕和重视。“非典”流行的负面影响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但要防止其影响以另一种方式长期化和扩大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03,(6)
非典疫情大面积爆发以来,街市明显萧条了:餐馆成片歇业,歌厅门可罗雀,商店人流稀少,会议基本取消。有人惊呼中国经济已被SARS毒倒,非用猛药不可了,于是重提“扩张性财政政策”,强调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 下药还须对症,贸然施以猛药,很可能病魔未除而元气已伤。“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在总需求严重不足时使用,且本身有很强的副作用,而非典冲击是否已经导致总需求不足呢?如果非典冲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