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深入思考构建和谐高校的理论基础,找寻和谐高校建设的正确路径成为需要我们进行探讨的重大课题.因此本文拟就对和谐高校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能构筑起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努力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整体的和谐四个方面来认识。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不和谐因素,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发展和谐文化的内容,同时又需要和谐文化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章对和谐文化的内涵进行探析,旨在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琼 《理论观察》2007,(3):42-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它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现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深刻理解、充分吸收和借鉴儒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民主法治是重要保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途径等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提出了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和谐校园的构建,以此来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王志国 《科学决策》2008,(12):41-4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妥善处理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复杂矛盾,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与法治密不可分。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一贯强调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在不同场合,从不同层面阐释了以和谐法治为核心的法治思想。胡锦涛法治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广州地铁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这一身份决定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作用,也决定了其利益观中的和谐取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全面回顾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的不懈探索历程,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他对和谐社会建设道路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时代特征.文章对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从这一大视角来看,在各行各业而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时代特征.文章对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在先秦儒家伦理观中,有着大量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吸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梳理了先秦儒家“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我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坤 《老区建设》2011,(6):43-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伟大目标和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安定、和谐,这一点与资产组合理论的思想非常吻合。为此,本文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一个全新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即增进社会的多样性。证明通过增加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实现社会和谐与环境和谐;通过增进产业的多样性可以实现产业和谐与区域和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增进社会多样性可以实现一个地区的和谐,进而一个国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在本体论探讨中形成并发展了的和谐理念和在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理论层面上形成并发展了的和谐理念,探讨了西方文明的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指出我们必须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要将利益冲突看成危及和谐之大害,通过多种机制综合解决利益冲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刘华安 《宁波经济》2007,(11):13-15,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既是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对建设宁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进步的系统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根基.文章就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及建设途径做出研究和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