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蓬勃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也意识到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迫切性,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比较国际商业银行运作现状与格局,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找出问题和差距,研究发展对策,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带来了消费和投资的热潮,也带来了居民对个人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需求,于是金融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应运而生。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既是商业银行改善财务状况、增强竞争能力的一次机遇,又是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储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等方面的严峻考验。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制约因素和国际因素,着重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带来了消费和投资的热潮,也带来了居民对个人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需求,于是金融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应运而生.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既是商业银行改善财务状况、增强竞争能力的一次机遇,又是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储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等方面的严峻考验.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制约因素和国际因素,着重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文从衡量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的角度来对比分析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分析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并提出应该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商业银行应该健全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内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GDP和CPI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外资银行在我国入世七年后,将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我国的居民也将成为外资银行的服务对象.本文集中阐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从取得成就与存在不足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提出了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及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正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是非常的必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原则及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投资理财业务必须加以约束和规范,确保商业银行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7.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面临着诸多风险,存贷款利差日趋缩小、外资银行步步进逼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刻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各行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新兴阶段,真正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理财业务内容并未能开展。为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调整营销策略,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细分市场,突出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优势;树立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该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现状,结合香港的个人理财服务之鉴,分析国内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从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的机构组织及运行机制、合格人才、市场定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发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风险管理,及针对我国家庭和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这对于国情特殊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也不例外,混业经营同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经济条件和金融经营模式的改变,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方式及其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演进。有必要就中国金融混业经营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探讨制约混业经营进程的因素,对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部地区社会管理实践活动对全国具有示范效应。文章首先构建了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测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其次,基于2011年东部11个省份的横截面数据,对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划分为社会管理水平较高、社会管理水平一般和社会管理水平较低三个等级区域;最后,依据社会管理水平及子系统的协调度,进一步将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划分为6种类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社会管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较低,省际间差异明显,且子系统水平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能够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人口增长性压力逐步降低,但与此同时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并逐渐取代增长性压力而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农村人口流动不但对计划生育工作,而且对社会稳定;不但对城市发展,而且对农村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优化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化解人口流动性压力的基础。要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目标,以育龄人口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组织生涯管理是近些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颇受人们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项新内容,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本文从组织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保险企业组织生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试图为促进我国保险企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水平的提升,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方“双赢”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材管理网络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传统教材管理模式下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文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材管理新模式,研究高校教材管理网络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组织生涯管理是近些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颇受人们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项新内容,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本文从组织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保险企业组织生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试图为促进我国保险企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水平的提升,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方“双赢”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实践验证的对平衡公共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成功模式。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追溯了其发展历程及经营特点,并与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做了比较,认为我国应在借鉴国家公园优秀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定位、立法和政策指令、景区与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变迁研究(1949—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创建阶段;1957—1984年是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曲折发展阶段;1985—2010年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阶段。中国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却一直是几个部门主管加几个部门协管的共同管理格局,其中劳动部门和民政部门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要在遵循社会保障发展基本规律和充分考虑国情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统筹决策,科学管理,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对房地产估价行业服务标准一致性、服务领域多样性、服务质量高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管理制度急需改革。在剖析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成绩、问题、原因及其后果的基础上,指出了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不但系统、深刻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成就、经验与问题,探讨了企业改革的方向与发展趋势,而且还就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社会责任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