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农民集中居住后建设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推进“三个集中”,即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乡镇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是无锡市委、市政府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其中,农民居住集中的顺利推进,一大批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落成,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新乡农村改革试验区把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探索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的重要支点,通过对新乡市焦庄村的"原地规划,就地起居"和泥湾社区的"撤村并居,集中居住"两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走访调研,尝试从农户的角度回应"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怎样来?村民对新社区怎样看?新社区对村民生活有怎样的影响?"等疑问,以期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原地规划,就地起居焦庄村位于河南新乡市卫辉市  相似文献   

3.
农发行镇江市分行秉承着“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办行宗旨,积极实施“两轮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打造和丰富支农品牌,鼎力助推镇江城乡一体化建设。截止2012年9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01.53亿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中长期项目贷款32125亿元,有效支持了农民集中居住、土地整治和水环境治理等10多个项目,26万人在供水改造项目中受益,上万户农村住户在集中居住项目中迁居新房,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地方已不再为18岁以上青年规划宅基地,有的村庄已经十多年没有规划过宅基地.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件精神,山东省莒南县一些村为了解决大龄青年住房问题,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决定以"统一规划、集中居住、村民集资、村级筹建"的方式建造社区集中居住楼房.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自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社区自治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农村社区正由生产共同体向生活共同体转型,城乡格局由城乡二元制向城乡统筹一体化转变,在这种变革过程中农村社区自治的问题日渐凸显,因而多路径提升农村社区自治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鼓励农民进集中住居点建房,该市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优化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大力支持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着重实施好"四大工程",全面启动城乡统筹工作,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三农"工作的主题,通过加快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公共服务向镇村集中、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已处于“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新阶段,湖州市坚持“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即优先尊重民意、优先保障民利、优先促进民富,农业资源向现代经营主体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农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功能区集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省新乡市农村改革试验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改革试验,本着"促进农民居住向县城、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就业向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布局,在粮食主产区下活了一盘城乡一体化的好棋。"农业园区当农民,工业园区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来到夜校是读书人,住进社区是城里人。"这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张村乡裴寨新村村委会副主任裴龙德为当地"人的城镇化"总结的一句话。记者在这里看到,"住在乡下、上班在厂区、消费在城市"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繁荣农村"的发展思路和"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的要求,积极推进以"三集中"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增长12.3%,被评为2008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破解农民建房难题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相衔接,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启动旧村改造195个,通过农房改造共撤并自然村121个。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在满足农民基本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合法宅基地置换高层公寓、标准厂房、仓储物流、商业用房、商务楼宇或者货币补偿,实行多村集中联建,推动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  相似文献   

12.
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农村“三集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推进工业向开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有效之策。同时,推进“三集中”又是一个大课题,是一篇大文章,更是一个历史进程,其任重而遒远。 一、常州农村“三集中”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引领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也是基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抓紧抓好。搞好村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与“粮食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粮食行业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寻找粮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在大力推进“粮食银行”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维和推动力。用城乡一体化来推进城市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使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应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县、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既不是乡村城市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本质上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需要在城市和乡村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和政策,而不是双轨制的。通过长期“城乡一体化”过程,使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大体趋于相同。这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最大的风险是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这种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的推力有二:一是公共治理的病态行为,集中表现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持续发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把土地整理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以项目设计规划新农村建设,以项目实施带动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共实施省部级土地整理项目43个,投入资金7.1亿元,建设规模38267公顷,新增耕地280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全市农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坚持三项原则,规范土地整理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荆州市2000-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按照有利于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挑选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小城镇,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新农镇”,可能会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新农镇”有利于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有利于消弭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这次中央十一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换一句话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要增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建国以后的1954年就提出了新农村的概念。但是我们发展到现阶段,又提出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沛县紧紧围绕破解“三农”难题,坚持以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岗位职业化“五化”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优势互补、城镇农村联动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