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国治 《魅力中国》2010,(27):225-225
一般的戏剧理论认为:世界有三大戏剧体系,即: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然而,前两个早已消亡了,惟有中国戏曲至今还在存活着.究其原因,可用四个字概括:早生晚熟.也就是出生的早,成长的晚.有人说戏曲是后娘养的,始终不被当政者接受,始终遭受着儒教文化的挤兑.正是这种不幸遭际,才锻造了戏曲顽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是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情感、揭示剧中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中国戏曲唱腔结构包括曲牌体和板腔体二种。不同于纯音乐的戏曲音乐与戏剧相结合,体现并适应着戏剧所赋予它的各种表现要求。戏曲唱腔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三种表现性能。  相似文献   

3.
戏曲与歌剧同属于舞台艺术,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质"的差别.前者所代表的是中国戏剧的重要表演形式,后者所代表的是西方戏剧的重要表演形式.由于其彼此所依托的哲学思想和深厚文化背景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西方戏剧自古希腊以来,根据"对行动的摹仿"这一定义,形成了"写实"的戏剧艺术体系,而中国戏曲则继承了诗词、绘画创作中重视写意的传统和美学界想,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的戏曲艺术体系.本文试从各自的文化背景人手,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探究两者的异同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吴建波 《魅力中国》2014,(17):95-95
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早已在舞台上消失,唯有中国戏曲还活跃在祖国各地城乡的戏剧舞台上。古老的中国戏曲走到今天,理应继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但事实不容乐观,戏曲处于“低谷”之中的现状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5.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一、戏曲是演员的艺术中国戏曲,印度戏曲,希腊古典悲剧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剧种。东方戏剧和西方欧洲的戏剧,侧重点不同。古希腊悲剧注重的是剧本创作,戏剧评奖时,都是奖励剧作者,而不奖励演员的表演。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地方戏曲更是生机勃勃,深扎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相似文献   

8.
张宪春 《魅力中国》2013,(10):74-74
中国戏曲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很深厚的民族特点。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在世界戏剧文化中独树一帜。戏曲舞台美术的设计应该融入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进行意象化的设计,充分的展现出戏曲的特性,让戏曲艺术更好地保持其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战备 《魅力中国》2013,(19):146-146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戏剧小品从戏剧学院教学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进入社会大舞台将近三十年了.现在,戏剧小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舞台艺术门类,而且产生了许多子品种,如戏曲小品、话剧小品、哑剧小品、曲艺小品、杂技小品、歌舞小品、音乐剧小品等等.回顾这些戏剧小品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继承了中国戏曲的优秀传统而风行一时的.在戏曲不景气的当今,戏曲因为观众娱乐样式的多样化,自身的传统包袱太多,赶不上现代观众思想观念的飞速前进,以及在急于求成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写实化倾向和为现实服务等诸多因素,(其实,这些都可以视为一个必要或必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讲究的是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戏剧舞台美术的运用,很好地体现着戏曲的这些特点.道具,是戏剧舞台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戏曲舞台上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向鹏 《魅力中国》2014,(7):122-124
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中颇具争议的话题,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看法。从中国古典戏曲经典化、案头化,中西戏曲文化传统差异以及戏曲文本与戏曲演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过程中,译者翻译的重心是解决语言和文化隔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戏曲文化,而不是考虑让中国古典戏曲如何用外语在舞台演出,故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是被世界公认的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形成于12世纪,虽晚于希腊戏剧和梵剧,但希腊的悲剧、喜剧早已从舞台上敛迹销声,在印度,梵剧虽还不时有演出活动,但与往昔的繁盛不可同日而语。惟有中国的戏曲至今仍充满生机,繁花似锦,叶茂根深。  相似文献   

14.
李方黎 《新西部(上)》2009,(9):155-155,140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和小说家.他的戏剧创作理论有三个明显特点,即创新性、实践性与人民性.正是因为具有了这些特点,使他的创作理论几百年来一直焕发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李红艳 《魅力中国》2013,(10):69-69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l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d,多姿多彩,出神八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王松恩 《魅力中国》2014,(4):121-121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集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舞台美术于一体。其中。戏曲音乐好比是戏曲的灵魂。那么,在戏曲音乐中,音乐伴奏则是为演员的声腔、念白、表演来服务的,同时二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音乐伴奏中,打击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有“一台锣鼓一台戏”的说法。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它的艺术风格激越豪迈、刚劲有力、舒展大气,因此在音乐伴奏中,更是离不开打击乐。  相似文献   

17.
林华 《上海经济》2008,(5):50-51
继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之后,人们又开始认识了一个新鲜事物:戏曲动漫.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近日实施的"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相结合,此举不仅为动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生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志永 《魅力中国》2014,(19):144-144
“戏曲”是中国传统民族戏剧,如果从12世纪初期确立的最早成熟的中国戏曲艺术样式“南戏”“算起,它已经经历了8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至今仍一直流布整个中华大地,并形成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音乐曲调、语音语言、表演风格的多达三百余种的“剧种”类别。目前,中国戏曲尽管面临现代社会发展与现代艺术崛起的严峻挑战,碰到一些困难,但它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仍旧是中国大多数百姓经常观赏的舞台艺术,处于中国剧坛盟主与中国文化“国粹”的地位。这种现象是在其它各国戏剧历史上所很少见到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与戏曲理论方面的学习,我个人比较认同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五功五法"之学说.那么五功五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五功"指的是:唱功、做功、念功、打功、舞功;五法指的足手法、眼法、身法、心法、步法.五功五法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戏剧情节的进展、营造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塑造与刻画剧中人物的艺术形象,给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和艺术的亨受.当今中国豫剧界在"五功"方面的却存在着倾斜的现状,我们急需制衡.总的来讲,我们这批活跃在中国豫剧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员们比较偏重的是"唱功"和"做功",较薄弱的是"舞功"、"打功"和"念功".  相似文献   

20.
戏曲音乐是以集中表现戏剧内容、体现戏剧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境氛围为形式而产生的,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戏曲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变革,而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又改变了戏曲艺术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