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胡必亮认为,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20-30年),持续目前的高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大。 其一,有形资本投入,无论需求还是供给,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表现出很强、很旺的特征。从需求方看,我国国土面积很大,而且有些地区仍处于不发达状态,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  相似文献   

2.
区域资本流动:基于投资与储蓄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目前最新提出的似无关动态协整模型,通过估计与检验我国各地区间投资与储蓄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状况与长期还债能力约束。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能力总体上还比较弱,但是在西部开发以前,我国区域资本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资本的长期流入,使得东部地区投资收益下降,长期还债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这一趋势直至西部开发以后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地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剖析了中央投资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包括"资本增量效应"和"互补替代效应";并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以上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中国大部分省份而言,中央投资对进入地的资本产生了"挤入效应",但是对北京、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天津的影响为中性;"挤入效应"与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正相关;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地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在于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投资抢夺了地区资本的投资机会,而北京和天津主要由于政府投资过量。该研究对确定中央投资的区域投资方向和反思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启示:在保障投资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高"挤入效应"地区的中央投资;应控制对北京、天津的政策性投资规模;若忽略了对西部地区市场软环境的培育,中央投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作用,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改革"应先行于"投资"。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化.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10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的资本——劳动比逐步下降,未表现出资本深化,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明显.为提高工业增长的就业效应,西部地区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就业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全国2007~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科技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首先使用DEA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政府支持、科技信贷和风投支持作为科技金融指标,使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有所提升;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策调控下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域和产业效应,运用1978—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很强,主要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第三产业的效应有待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中部地区的产业调整效应很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西部地区对第二产业的效应较弱,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较强;三个区域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效应,都表现得不甚理想。据此,本文给出了实证结果的制度致因,并进一步从探索区域性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构建开发性金融与财政的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竞争优势,决定了该地区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将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我国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缩小我国地区差别的协调区域以及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前沿阵地。在这一形势下,对如何保证该地区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领先增长态势,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跨区域技术转移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作者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 利用西部11 省 (市、 自治区) 2000~2015 年的面板数据, 实证检验了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 为后发地区寻找最佳的技术转移路径以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支持。 研究表明: 在西部地区的技术追赶过程中, 无论是跨国技术转移还是国内跨地区技术转移对当地的技术进步均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 具体来看, 在 “自主创新+技术转移” 模式下, 两种不同渠道的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不相上下; 而在 “纯技术转移” 模式下, 跨国技术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罗勇  高爽 《工业技术经济》1900,38(12):41-50
本文将制造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引入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衡量标准, 基于2004~ 2017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 进一步将地区分为东、 中、 西3个区域, 研究了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 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 对中、 西部区域产业升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理论界对知识经济讨论的比较多,但在产业方面,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经济的特征产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探讨,而对传统产业较少涉及,特别是煤炭这样一个庞大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国家,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业化,因此,作为工业“粮食”的煤炭,还将在今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工业自身绝不能固步自封,需要根据时代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知识的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地市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知识溢出及经济增长效应。建议通过加大资本投入、并对较落后地区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来缓解资本存量的负向区际效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引导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吸引外资方面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优惠政策和竞争政策,以减少区际之间的盲目竞争及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了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本投入5个因素后,利用面板Tobit回归分别构建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结果发现这5个因素对于各区域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产业集聚度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仅仅对于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力资本对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的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对外开放度对东部区域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与中部及西部区域效率之间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4.
周颖  马文浩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7):73-77,112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十一五”期间资产规模基本实现翻番,但投资资本回报率与跨国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学术研究领域提出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回报率的基本判断,并探讨了总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法,但这些研究集中在社会总资本回报率方面.2010年国资委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办法,体现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作为中央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最低要求,但忽视了企业通过市场筹集资金所应得到的风险溢价.本文基于证券市场投资者视角,并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典型项目经验等,探讨用无风险收益率加上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公司风险系数×市场平均风险溢价)来衡量企业的合理投资回报率.研究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合理投资回报率应不低于12%,这一数据可为存量资产优化和新增投入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85~2013年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2006年后开始缩小。分解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对全国的地区差异贡献份额很大但2005年之后开始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200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但2002年后轻微下降。除了发展战略、要素投入等各种传统因素外,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In engineering economy studies, the total risk capital is often not the original capital investment. If a firm remains profitable in the future, a portion of a completely unsuccessful investment can be recovered (1) through income-tax saving as a result of the depreciation cash flows, and (2) through possible reuse of the idle depreciating facilities.

To allow for income-tax saving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 present worth of the guaranteed depreciation cash flow be discounted at the cost of capital and subtracted from the total initial investment to give a better measure of the risk capital. The operating profit, depreciation-free net income, can then be treated in an appropriate fashion using probabilities or a higher discount rate to account for future uncertainties in forecasting market volume, price, manufacturing costs, etc.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has been illustrated through a number of ex amp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valu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depreciation and operational cash flow in evaluating high-risk projects in which the yield criterion is used and in mutually exclusive evaluations in which capital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life vary.

A further reduction in original risk capital investment may be justified if the investment still has alternate use value should the project fail; that is, in addition to the depreciation tax credit from an idle piece of equi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to a mutually exclusive decision involving a grass roots plant versus a plant located as a part of an integrated facility is illustrated. Interestingly, while most decision-makers tend to be conservative with regard to reducing risk capital, ignoring the reuse potential is inconsistent in this situation as it will tend to favor the investment with the greater risk, i.e., the grass roots 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Use of the discounted cash flow (DCF) technique in investment and appraisal situations depends on readily available and reliable estimates of cost of capital and equity rates. Previous research on estimating equity rates and cost of capital from financial data sources is extremely limited and includes no evidence on the consistency of rates derived from alternative data sources. This paper derives estimates of equity rates and cost of capital from three alternative commonly available data sources. Estimates are derived separately for operating properties and for homebuilder/land developers on both a before- and after-corporate tax basis. The alternative data sources are found to yield consistent and reliable estimates of equity rates and cost of capital. Rates estimated from these sources are sufficiently accurate and reliable for most investment or apprais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In real options models, investment can increase under some conditions when interest rates rise. This research tests for these positive interest rate respon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ozza–Li model of land development. In the model variable capital intensity i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positive responses to interest rates that can occur when growth rates are high or uncertainty is hi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uses a panel data set on residential investment in the 1980s and finds that 25–50% of the sample lies in the positive response region.  相似文献   

19.
孙羡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8):126-131
营运资本管理包括营运资本投资管理和筹资管理,而营运资本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流动资产投资政策的制定。本文在进行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我国医药业上市公司2001~2010年74家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检验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对营运效率不同的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资产收入比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对营运效率越高的企业影响越显著。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采取合理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来表示异质性人力资本,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固定资产存量,得到2004~2013年中国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不同省级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说明物质资本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同区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促进低水平人力资本向高水平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