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强  郑江淮 《财贸经济》2013,(9):95-10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精确揭示全球价值链低碳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本文以强、弱“波特假说”为视角,利用2016年WIOD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价值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动态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短期内环境规制产生阻碍作用,长期中将显著激励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一步的面板门限检验发现,仅有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在“波特假设”的传导机制检验中,环境规制既能够通过弱“波特假说”的技术创新,也能够通过强“波特假说”的生产效率增长,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分析国内消费需求量与质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全球42个国家5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消费需求规模与质量、国内循环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国内消费需求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均有助于一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消费需求规模的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而需求质量的影响则更为持久。扩展研究表明,中国国内大循环能够有效衔接需求侧至供给侧的联系,显著增强国内需求提质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因此,应紧紧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以超大规模、特别是优化升级的内需市场为支撑的内生增长机制,从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5.
促进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9—2014年国家和行业层面最终需求对功能活动增加值拉动效应的演变趋势,并采用分层式结构分解法重点考察了国内需求变动对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最终需求功能活动增加值拉动效应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仍存在制造活动增加值占比过高而导致升级情况有限。初步分解结果表明:功能增加值系数变动抑制了功能升级,投入产出结构有利于功能升级,最终需求尤其是国内需求变动极大地促进了功能升级。分层式分解结果显示:需求规模扩张是价值链功能升级的第一大驱动因素,且消费和投资需求规模影响效应趋于收敛;需求构成结构中消费需求尤其是家庭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价值链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需求产品结构中对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品的需求有效助推了功能升级。基于本土需求视角分析全球价值链功能升级,可以为中国打破“低端锁定”困境,避免落入“功能分工陷阱”,顺利实现价值链攀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内向绿地投资视角,借助全球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中的绿地投资项目数据构建价值链功能专业化指数,在厘清典型事实和理论机理后,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功能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价值链上游功能攀升的作用不明显,但可以显著促进下游功能攀升,主要路径是降低成本、促进中间品技术创新和响应服务需求;服务要素来源、贸易方式、制造业行业类别和各服务要素投入对价值链功能攀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既创新性地补充了识别价值链功能分工特征的绿地投资视角,又为中国如何借助投入服务化赋能价值链功能攀升从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用全球价值链以及产业升级为理论依据,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做强自身产业、创造需求、经营人力以及开发新领域等几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丧失,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的驱动模式,在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增强绿色技术创新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2005—2014年中国13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研发投入对中国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基于研究结果论证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投入对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研发投入对不同技术密度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宋培  陈喆  宋典 《财经论丛》2021,(5):3-13
本文基于2000~2014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全球43个经济体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度、技术复杂度等指标,重新界定制造业行业升级方向,并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位置,但分工地位较低、控制能力较弱;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呈U型关系,即绿色技术创新跨越一定门槛才可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从绿色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行业异质性检验来看,上游主导型行业的二者呈显著的U型关系,下游主导型行业的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混合主导型行业的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传导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可通过降低嵌入性依赖、改善出口贸易及降低污染成本来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0.
开放条件下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企业规模、外贸出口对其价值链攀升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测度行业价值链攀升状况,进而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制造业行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企业规模、外贸出口对其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规模的壮大有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与地区专业化、企业规模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地区专业化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看,外贸出口并不能实现制造业攀升价值链的目标。此外,制造业各行业对总体截距的偏离还具有劳动、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倒置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