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的人均游憩价值为77.44元。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投标值、满意度和收入水平对游客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且农村游客相对于城市游客的支付意愿较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女性游客相对于男性游客的支付意愿更大。公园应完善公园服务质量和旅游设施,合理注入差别的旅游特色产品,丰富森林公园游憩内容,提高游客对公园满意度和农村游客对森林旅游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竹林游憩动机及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68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竹林游憩者的游憩动机、游憩满意度展开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相应的竹林游憩模式。结果表明:竹林游憩者的主要游憩动机包括身心康养、自我提升、社会交往、向往自然四大类;身心康养、向往自然、自我提升是对竹林游憩者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力的游憩动机;竹林游憩模式可分为竹场所身心康养、竹主题科普教育、竹空间休闲互动、竹景观欣赏体验四种;当竹林游憩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被满足时,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竹林游憩的参与感,充分发挥竹林环境的特色优势,提升人们的游憩满意度与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3.
顾客忠诚对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棋磐寨森林人家是福建省"十佳森林人家"之一,调查问卷有效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识别出游客忠诚独立由1个维度组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揭示:游客感知吸引力的3个维度均对忠诚度不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但其中的乡村特色和景观与设施2个维度可以通过满意度对忠诚度产生间接显著影响;游憩体验的2个维度和满意度的2个维度均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景观与设施的评价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多元发展,提供深度体验;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创意,巩固游客忠诚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深度访谈和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老年人游客的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对森林公园志愿者的认知情况。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森林公园老年志愿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超过70%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愿意参与森林公园老年志愿者活动;老年人的年纪对参与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老年人是否已退休、是否参加过其他相关志愿者活动以及老年人所居住地离森林公园的远近等3个因素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抓取国内大型旅游网站有关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有效点评文本945条,从高频词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3个方面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由旅游景观、区位交通、游憩体验和管理与服务4个维度构成。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但存在人文景观吸引力不足,商品价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中,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和营造地域文化景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提升游客忠诚度,是目的地扩大市场、提高知名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游客忠诚度理论为基础,借鉴游客忠诚度评价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秦皇岛目的地游客忠诚度进行了测量与评价。在8个评价指标中,游客在推荐意愿指标上表现了较高的忠诚度,其次为正面宣传次数、重游意愿;风险容忍度、价格容忍度、重游次数、未来首选意愿则次之;而重游次序方面则表现了较低的忠诚度。在影响因素方面,满意度、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影响较大。基于这样的结论,提出了加强正面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合理制定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森林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和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游憩者的恢复性知觉对休闲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魅力性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在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性别和访问频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森林公园的改造更新和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注重营造空间的远离感、提升环境的延展性、提高空间的魅力性和增强环境与游憩者的兼容性,以提高游憩者的休闲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将游客满意度理论运用到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对游客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消费价格、管理服务、条件设施、资源禀赋、游憩活动、景区环境及情感氛围7种体验;(2)游客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特性差异对旅游满意度影响显著,且游客期望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森林旅游各体验项目期望均值为4.15,满意度均值为3.76,游客对山东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基本满意,森林旅游产品的各体验项目还有待修补与改善;(4)根据IPA分析结果,得出继续保持项目12个、供给过度项目5个、从容改进项目6个、重点改善项目9个。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丰富体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改进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品质;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游客满意度理论在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及指导意义,从体验主体角度出发,扩展了游客特性、期望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维度,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游客感知现状,提升森林旅游体验满意度,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选取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作为研究范本,在大众点评、携程等网站搜集有效评价和网络游记,从而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背山森林公园形象感知整体以积极情感为主,其中旅游景观和旅游交通游客满意度较高,而服务水平和景区设施方面有一定提升空间,景区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治理水平,促成景区高质量的低碳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体育旅游游客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体育旅游动机仅次于观赏性旅游动机,成为生态体育旅游者的重要的动机之一;其次,生态体育旅游游客的体育消费意愿明显,但消费水平不高;最后,生态体育旅游游客满意度整体较高,而生态体育服务的安全指标满意度一般。因子分析相关结果显示:与游客满意度相关的4个公因子,按方差贡献率大小排序,依次为生态环境基础、生态体育旅游配套设施、生态人文条件、生态体育服务。由此提出了根据年轻客源特点,加快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流溪河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加大景区和生态体育旅游主题的宣传;完善生态体育旅游主题特色的基础设施、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南雄市银杏旅游者的抽样调研发现,银杏已经成为特定地区城乡居民专程探访的旅游客体,其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300 km范围之内的大中城市,具有高集中和低稳定特征。银杏旅游市场群体构成以青年学生、教师和各类企业人员为主体,高学历或高收入特征明显,未婚女性群体所占比例最大。在旅游行为方面,银杏游客以休闲放松、观赏银杏景观和拍摄银杏美景为主要动机,自驾游、结伴旅、周末游、大众游等特征明显,重游意向和推荐意愿均与其满意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导森林公园的后续发展,文章利用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评价模型,并以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景观和环境最为看重,且森林公园为资源依托型;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能够较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但还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的单边界二分式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分析方法定量研究CVM评估时的信息偏差问题。结果表明:游客的旅游经历、来源地可以作为检验信息偏差的重要变量;通过有效的偏差控制措施,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理论效度、内容效度。投标值显著地负向影响支付意愿;收入、满意度显著地正向影响支付意愿。因此,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检验、减少和避免信息偏差的建议。从扩大信息变量、拓展案例等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景观、游览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4项27个指标,并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数据得出指标权重并据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采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分析总结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优劣势,结果显示:景观特色、观赏价值、资源原始性等因素为其主要优势,门票价格、资源丰富度、交通设施、游览安全设施等为其急待改进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石榴红农场为例,对城郊休闲农业景观地的游憩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在对样本游客及农庄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CM的两种基本模型ZTCM和ITCM进行估算。研究结果:(1)ITCM和ZTCM两种模型对环境资源游憩效益的估算存在一定差异。本案例中,ZTCM估算的游憩价值界于ITCM线性需求函数和半对数需求函数的估计值之间,其中ITCM线性需求函数的估计值低于ZTCM的估算值,仅是后者的68.81%;而半对数旅游需求函数对游憩效益的估计值则高于ZTCM的估计值,两者的比值为1.55∶1。(2)同一模型(ITCM)中,不同旅游需求函数设定下所估算出的游憩效益显著不同,需求函数的选择直接关系估计值的高低。本研究中,ITCM的半对数旅游需求函数估算出的消费者剩余是4345.4元/人,高于线性需求函数的估算值,是线性需求函数估计值的2.25倍。(3)取估算均值为准,可粗略地估算出石榴红农场2006年总的消费者剩余在5453.33万元,游客人均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CS)3029.63元,农业景观地年均游憩价值361078元/hm2。研究结论:农业景观地年均游憩效益是传统种植收益的15.7倍,是休闲农场目前土地经营性收入的6倍,农业景观地的游憩价值远远高于其通过市场显现的经济产值,是农地资源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游客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及影响能够为协调旅游区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的ABC理论,通过对陕西秦岭地区7个生态旅游区的游客调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游客生物多样性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收入、学历、认知满意度、生态旅游态度对游客生物多样性保护支付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有负向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针对提高游客的认知满意度和生态旅游态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评价体系,以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了游客对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质量的感知程度。结果显示:游客对导游讲解质量总体感知较好;对标识牌设计和游客中心服务质量感知一般;而对信息资料制作质量感知较为负面,其中对信息资料设计与价位负面感知最为严重。因此,建议提高导游讲解质量,加强游客旅游体验度;强化标识牌的设计功能,提高游客对公园的认识度;制作高质量的旅游资料,满足游客期望;针对游客心理诉求,提升旅游服务的"软件",提高游客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目前、最佳、最差3种不同状态下的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人流量、知名度、服务设施数量和旅行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状态下,影响因素的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植被覆盖率对3种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正向作用;天然特色景观数量在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目前状态和最差状态下则并不显著;人流量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负向作用,知名度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人流量和知名度对于最差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影响最大,而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的影响相当;服务设施数量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提升具有负向作用;旅行花费在3种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负向作用。游憩资源价值测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最佳和最差3种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均游憩资源价值分别为242.667元、363.111元和186.765元。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开发空间较大,应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尝试进一步开发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郊野公园位于城市郊区,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主要目的是保育自然和生态,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自然场地。近年来,交通更加便利、游憩设施更加完善的郊野公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上海郊野公园也逐步从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转变为对特色旅游休闲产品的打造,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旅游休闲需求。一、对郊野公园的再认识郊野公园自身的生态系统较为完善和稳定,人工维护投入较低。通常拥有生态保育、农林生产、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休闲、科普教育、限制用地扩张等功能。郊野公园的公益化属性决定了投资建设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资本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20.
森林康养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创新业态,研究森林康养游憩者场所感知与健康效益评估间的作用机制,对康养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游憩者场所感知为切入点,创新性地引入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构建森林康养游憩者景观知觉自然度、场所依恋2个场所感知概念与健康效益评估三者的结构关系模型,以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森林环境及个体心理因素对康养效益的累积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自然属性感知""自然空间感知""自然形态感知"3个维度均能有效反映森林康养游憩者景观知觉自然度,其中,"自然形态感知"影响最为显著(0.840),"自然属性感知"影响次之(0.815),"自然空间感知"影响最小(0.735);(2)森林康养场所"物质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游憩者的场所依赖,并间接影响场所认同;(3)森林康养游憩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健康效益评估的关键,情绪的稳定能有效改善健康效益评估;(4)森林康养游憩者健康效益评估具备"景观知觉自然度→健康效益评估"的简单影响路径和"景观知觉自然度→场所依赖→场所认同→健康效益评估"及"景观知觉自然度→场所认同→健康效益评估"2条复杂影响路径。自然度对场所依赖、场所认同和健康效益评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场所认同对健康效益评估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3点政策启示:强化政府对森林康养产业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的持续性扶持作用;重视森林康养游憩者情感体验管理;加强宣传机制和经济效益的组合效能,优化康养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