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基础上,运用IPA方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进行评价分析。调查评价结果表明:(1)前往森林公园的休闲旅游者主要来自福州市,性别上男女基本均衡,以高学历人群为主,中青年人是目前解说系统的主要使用群体;(2)21项指标的IP均值差均大于0,说明游客感受到各项指标实际表现均未达到其期望;(3)游客服务中心比较重要但实际表现不好;(4)电子导游的知晓度低,游客满意度低,使用率低;(5)牌示系统方面安全警示牌得到游客较高评价,景点解说牌内容的评价一般。提出了要完善游客中心,开放森林博物馆;创新数字化解说媒介;丰富植物解说内容,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游客在旅游景区中体验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以东方市鱼鳞洲风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研究不同游客个体属性对体验质量的差异。研究发现,影响游客对鱼鳞洲风景区旅游体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设施体验、服务体验、休闲体验等方面。对于鱼鳞洲风景区而言,可以通过提升设施体验、服务体验、休闲体验等,整体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提升鱼鳞洲风景区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文章以秦皇岛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视角,构建了全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游客满意度评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IPA分析模型对秦皇岛市全域旅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要素、旅游吸引物、旅游交通和生态环境是影响秦皇岛市全域旅游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其中,秦皇岛市旅游完善的内外部交通配套体系、生态环境、旅游安全与供给要素等为主要优势要素;智慧旅游体验、休憩场所、公共休闲配套设施、旅游咨询服务、免费Wi Fi、景区免费直饮水、投诉办公点搜寻和旅游厕所等项目则为重点改进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餐饮、住宿、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监管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环境体验、旅游活动内容体验、旅游活动服务体验和旅游基础设施体验4个维度制约层次评价指标和16个维度目标层次评价指标的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体验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了游客对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产品体验质量。结果表明: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设施体验的评价较高,而对于旅游服务和旅游活动质量的评价较低。因此,提出应充分营造和展现其特有的森林自然体验环境和旅游设施体验环境;设计出富有特色的森林旅游体验活动项目;着力提高森林旅游相关设施建设力度与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运动旅游的健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衢州市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然后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游客行为感知和森林旅游资源对游客健康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运动体验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其中促进身体健康的效应最大、促进心理健康的效应最小;运动项目体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配套设施资源均对健康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运动项目体验的健康促进效应更为综合和显著;对于提升森林运动旅游的健康效应,自然景观资源发挥的作用最理想,其次是运动项目体验和配套设施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正向影响作用与游客的感知评价差异最大。因此,为有效提升森林运动旅游对游客的健康促进效应,森林运动型景区要在持续提升森林运动的项目种类、运动强度和难度适宜性的基础上提高景观资源、森林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配套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森林康养旅游潜在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旅游的决策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有超七成的被调查者评价自己之前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森林康养,说明森林康养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尚未建立;(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因素会显著正向影响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旅游的行为意向;(3)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同时在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供需平衡的角度,通过描述性统计、配对比T检验和绘制IPA点阵图等手段,对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游客供需感知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供需均值高低分析,新疆在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差异T检验结果反映出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3)从IPA分析可知,游客对旅游标识系统和景点区间车安排评价较高,但在旅游安全监测、卫生设施、旅游优惠和投诉服务等方面应重点改进。最后,针对文章的研究结论及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恩施土家女儿城是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对接较为成功的案例,对文旅融合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恩施土家女儿城为例,从游客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女儿城游客的旅游体验。结果表明:(1)游客旅游体验的高频词汇以特色民俗表演、土家美食、吊脚楼式建筑为核心,女儿城文化旅游项目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游客在女儿城景观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层面的体验感较差,整体满意度不高;(3)近年来,游客负面评论增加,有明显的旅游体验满意度下降趋势;(4)女儿城具有土家民俗文化品牌优势和环境优势,但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制约了游客旅游体验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体验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长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是我国唯一的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的国家公园。文章以八达岭长城、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及延庆世界地质公园4个核心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蚂蜂窝和携程网的游记板块搜索相关网络游记,运用内容分析法和IPA模型从游客视角探索长城国家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1)游客感知的长城国家公园旅游形象可以归纳为核心吸引物、历史文化氛围、旅游活动、配套设施、服务体验5大要素。(2)游客的网络评论以积极情感为主,并且表现出一定的重游及推荐意愿,游客对长城国家公园有着较为清晰的历史文化定位,但存在旅游方式单一的问题。(3)由IPA分析可知,旅游形象各要素的表现性评分普遍较高,但重要性评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核心吸引物是游客最关注的要素。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长城国家公园以历史文化体验为特点的未来旅游发展方向,为国家公园的旅游形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顾客忠诚对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棋磐寨森林人家是福建省"十佳森林人家"之一,调查问卷有效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识别出游客忠诚独立由1个维度组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揭示:游客感知吸引力的3个维度均对忠诚度不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但其中的乡村特色和景观与设施2个维度可以通过满意度对忠诚度产生间接显著影响;游憩体验的2个维度和满意度的2个维度均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景观与设施的评价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多元发展,提供深度体验;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创意,巩固游客忠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满意度是反映游客生态旅游体验的核心内容,是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生态旅游景区庐山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重要性-绩效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旅游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游客对庐山风景区生态满意度持中立态度,影响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旅游价格、情感氛围、生态体验等,旅游基础物质需求是影响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的直接原因,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提升游客生态旅游满意度的有利保障;游客对生态景观评价最高,对游客参与活动程度评价最低,资源优势在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中具有首次效应,但资源优势所映射的首次效应持久性有限。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是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乡村旅游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业功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合肥大圩镇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与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探索并验证了游客感知形象维度与结构,并深入分析各形象维度及以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共生提供借鉴。[结果]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包含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乡村环境与设施感知、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乡村景观与建筑感知4个维度;各维度对旅游体验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0.38、0.25,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17、0.25、0,对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0.15、0,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7、0.63,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为0.49。[结论]各变量影响路径系数并不相同,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维度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旅游体验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应加大重视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对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作用,注重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乡村旅游应以此为契机,开发出适宜于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更多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体验需要。本文以宜宾凤凰村为切入点,剖析凤凰村开发体验旅游的优势及困境,归纳体验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原则,以期为凤凰村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的人均游憩价值为77.44元。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投标值、满意度和收入水平对游客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且农村游客相对于城市游客的支付意愿较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女性游客相对于男性游客的支付意愿更大。公园应完善公园服务质量和旅游设施,合理注入差别的旅游特色产品,丰富森林公园游憩内容,提高游客对公园满意度和农村游客对森林旅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休闲行为下森林公园旅游休闲产品开发原则,以将传统观光旅游与现代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促使游客参与到自然环境、森林文化中,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为宗旨,提出了开发各类休闲旅游产品和加强森林公园旅游休闲产品的宣传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感知是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地旅游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夜间旅游环境感知概念模型,以泉州市为例研究发现,游客对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旅游产品、城市形象、旅游氛围5个维度、18个环境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结果存在差异。其中,社会治安、夜景工程、商业氛围、环境质量、服务氛围5个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分值均较高,交通条件、公共厕所、环卫状况、文化氛围4个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分值较高,但满意度感知分值较低;活动场所的位置、停车场位置合理性和公共服务设施3个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分值均较低;活动场所聚集程度、活动项目多样性、场馆建筑风格、项目文化内涵、景观资源的重要性感知分值较低,但是满意度感知分值较高。调查分析结果即从空间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软环境优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城市夜间旅游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据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据等适宜性评价原则,将森林旅游产品适宜性评价细分为产品竞争力评价、市场需求水平评价、产品开发效益评价、产品开发能力评价、外部关联性评价等5个方面。通过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鸟语林项目的分析,验证了该旅游产品在产品竞争力、市场需求水平、开发效益、外部协调性等方面的良好可行性,并具体计算出项目的适宜性分值为70.1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绿色营销理论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在兼顾生态旅游专门层次的基础上,应着重满足大众旅游市场基本层次的需求;并应用绿色营销理论为指导,从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层面,探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应用性方法——以生态理念为先导,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主题形象为特色,以本土设计为内容,以休闲体验为重点的"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6环节开发方法,使指导理论具象化,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景观、游览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4项27个指标,并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数据得出指标权重并据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采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分析总结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优劣势,结果显示:景观特色、观赏价值、资源原始性等因素为其主要优势,门票价格、资源丰富度、交通设施、游览安全设施等为其急待改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及五感的内涵出发,认为五感视角下的乡村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围绕重点考虑的要素、鲜明的主题制定、塑造深刻的形象、去除多余干扰的信息、设计有价值的产品等要求,并进一步以棋磐寨采桑园为例,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对其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探讨,提出适当摒弃传统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抓住景区主导特色选取开发重点要素、强调创意融入并重视游客体验、从游客感官视角充分考虑设计等建议,以帮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