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生态林业的效益观——林业综合效益初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生态林业,作为一种现代林业的发展模式,其效益评价问题必然难以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得出客观、公正的答案。为此,我们提出“林业综合效益”概念,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能客观、公正评价林业经营活动的评价体系,来促进生态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绿色森林资源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在森林资源方面较为匮乏,绿地面积也正在逐渐的减少。通过强化生态林业建设是推动林业经济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构建系统完善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优化生态林业发展结构,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限度提升现代林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林业会计中没有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其核算体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已成为当今林业会计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公共物品,既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控制,也需要企业的微观核算。森林生态价值会计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 一、对发展生态林业的认识什么是生态林业?当前林业界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经营林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高质量的生态效益,创造多种效益的生物量,根据山区、林区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创造复层次结构、多功能效益的复合经营系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森林保护,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革国有林业采育场成本核算体系势在必行.因为现行森工企业财务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办法没有完全摆脱50年代传统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的营林生产没有被视为商品性生产,营林成本及其成果无从核算考核,这是林业经济管理和财务工作的致命弱点,所以,改革成本核算办法,对于加快林业的发展,使国家的投入能产出最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贫困山区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隰县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的调查宛晋沃,杜晋明贫困山区广阔的土地资源,是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的先足条件。生态经济型林业,简言之,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原理,在发展林业商品生产中,用经济效益牵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有机结...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森林保护,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革国有林业采育场成本核算体系势在必行。因为现行森工企业财务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办法没有完全摆脱50年代传统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的营林生产没有被视为商品性生产。营林成本及其成果无从核算考核,这是林业经济管理和财务工作的致命弱点,所以,改革成本核算办法,对于加快林业的发展。使国家的投入能产出最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态林业村”,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基本原理,以立体林业为基础,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以村为单位采用系统工程优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人、生物、自然环境与种、养、加工相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生态林业与传统林业不同,它是广义的大林业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融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生态林业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针对生态林业体系中的不同部分,通过国债和森林生态效益税安排机制是生态林业融资体系中的主体,同时还要辅之以包括森林生态环境效益服务市场在内的市场化资金循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态文化是政府主导下发挥生态生产力效能、市场引导下实现林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人本理念要求下弘扬生态文明的文化,对林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发展现代林业,必须要构建推动林业改革的政府生态文化体系、市场生态文化体系和人文生态文化体系,实现林业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了生态及社会效益。当前,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林业会计核算不仅要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更应从社会及生态效益出发,构建基于生态林业理论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人“两危一困”境地。同时,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的林业经营原则,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将林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必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改革传统的以经济效益核算为中心、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建立以森林生态效益核算为主体、采育有机结合、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本文拟对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展开全面的讨论,从而对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体系、核算对象和总体思路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以确立全新的林业会计核算概念…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生态林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林业,顾名思义就是生态与林业的结合发展。生态主要以农、牧、副、鱼为主导;林业则主要一林木为主导。既是生态林业,那么两者就是相结合共同发展,以高效、稳定、少投入、多利润、多效益为经济体系,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只要我国生态林业模式齐全,那么我国就可以向着生态林业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4.
林业经济是绿色经济,因此建立系统完整的林业经济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十分迫切。剖析我国林业经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实施政策优惠,加大经济保障力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完善林业经济模式,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加大生产经营管理力度,增加资源利用方式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是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补偿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确定合理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本文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共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15个评价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山东省云蒙湖生态补偿效益进行了货币价值核算。云蒙湖生态补偿实施后增加生态效益10649.75万元,经济效益7718.59万元,社会效益5603.18万元,综合效益显著,但也存在教育、旅游等效益不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不均衡等问题。今后应注重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增强与农户的互动、实行差异化补偿,延长生态补偿期限促进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书名:森林生态会计作者:温作民等著ISBN:9787030228925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紧迫形势下,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传统林业经济核算将森林的经济效益作为重点核算部分,而未充分考虑森林生态效益的核算。基于此,开展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对填补我国林业会计核算空白、完善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由温作民等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森林生态会计》一书,创新性地将森林生态外部性与会计核算进行有效融合,提出了森林生态会计核算体系、森林生态价值计量方法、第三方评估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  相似文献   

17.
建立效益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背景1993年我省提前两年实现“绿化广东”的目标后,认真总结“十年绿化广东”的实践经验,不失时机地调整林业经营方式,确立了以林业分类经营为指针,培育资源为基础,提高效益为中心,实现以木材采伐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现代林业转变,提出了“增资源、增效益,优化环境,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1994年初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绿化成果,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中明确,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初步建成五千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生态林业建设在全国生态林业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其森林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尽快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永康市林业局围绕实施“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战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力抓生态林业、效益林业,有效地推进了园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的林业经营原则,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将林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必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改革传统的以经济效益核算为中心、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建立以森林生态效益核算为主体、采育有机结合、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