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并细化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讨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传导作用,以及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区域异质性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且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②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全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③东部地区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④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应继续加大固定资本投入,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追赶状态,大力赶超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克服地域发展不平衡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住房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0年~2010年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住房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性正向关系,地区间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股票资产与居民消费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股票资产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股票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不大,中部和西部地区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徐淼  刘晓英 《生产力研究》2024,(3):44-48+161
研究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部地区的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上,房价上涨会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分省份来看,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山西、河南表现为促进作用,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抑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腐败治理不仅可以抑制腐败推高房价的灰色收入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而且对房价有直接抑制效应。构建房地产价格计算模型,利用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治理对房价的抑制效果显著,其中东部、中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抑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腐败治理不仅可以抑制腐败推高房价的灰色收入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而且对房价有直接抑制效应。构建房地产价格计算模型,利用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治理对房价的抑制效果显著,其中东部、中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债务治理理论视角,研究政府绩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多元回归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连续3年数据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绩效水平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省级区域划分,东、中部地区省级地方政府绩效水平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稳定性显著负相关,但是西部地区政府绩效水平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从维持地方政府债务稳定性和改善政府绩效水平的微观实现机制来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政府绩效水平,并且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越高,政府效率水平越高。本文最后提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和科学、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27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本地区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存在交互抑制效应;在邻近城市与本城市之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存在交互促进效应。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交互抑制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强度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作用更显著。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的估计结果显示,提高教育支出效率、市政基础设施支出效率和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可显著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进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了研究启示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优化消费结构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数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三者的内在关联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数字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消费激励”效应,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地区消费结构优化,但激励作用效果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相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消费激励效应,这也为中、西部地区促进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提供了新的路径。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消费结构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而金融发展作为消费环境的重要内容对居民消费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人均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作用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人均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且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在金融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金融发展通过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了居民消费,该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的消费促进作用表现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的中介效应最小;且人均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在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