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村反贫困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其空间布局和影响因素,为云南省农村反贫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内15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模型、集中度模型和分布密度模型等方法分析该片区农村反贫困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果]结构类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片区内旅游类型较为丰富,但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数目很少,旅游反贫困还处在初级阶段。空间分布类型分析结果从整体上看接近随机分布,但是自然保护区类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均衡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资源整体分布较集中,具有资源集聚的优势。通过空间分布密度分析,发现该片区北部和西南部的资源分布密度大,密度最大的区域为绥江县和武定县。[结论]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村反贫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但具有集聚的优势,应该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在政策引导下丰富旅游资源的类型,加强各区域之间资源的共享,实现农村反贫困旅游资源在空间格局中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赣州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能够开发出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本文论述了赣州旅游资源概况及其特点,分析了赣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进行赣州休闲旅游产品线路设计,以期为赣州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1)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2)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3)湖南省4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研究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丰富和深化乡村地理学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和量化统计等方法,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相统一的“美丽森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 (1)整体上,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呈现“中部局部集聚,四周小分散”的棋盘式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凝聚态势,显著性较强。(2)区域上,国家森林乡村在六大流域和八大区域上呈现典型的不均衡性状态,西侧澜沧江流域与北侧长江流域分布最较多但密度小,滇西、滇西南数量多于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3)空间密度上,大致形成东西、东北—西南走向的两个高密度带绵延区和四个高密度集聚中心。(4)空间相关上,空间正相关显著,由西侧热点区向东侧冷点区过渡,呈现东西相反的对称格局。(5)影响因素上,“山—水—坝”相间的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态价值地位的提升,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基础性地位更加牢固。结论 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反映了当地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表达。  相似文献   

5.
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旅游前景看好,本文分析了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面影响,为使其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出应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并对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藏森林旅游资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敏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3):160-162,173
西藏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业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多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与福建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森林旅游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旅游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以福建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为基础,探讨了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进而阐述了这种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关键是生态教育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索求越来越多,因此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和破坏。石油资源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开采、人工耕地的增加、养殖池的建造在不断地破坏自然的山川和湖泊;一些生产企业的发展同样也在危害着自然环境,例如,一些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一次性筷子生产企业为了获得原材料也在破坏着森林资源,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减少。树木能够对自然的空气进行净化,失去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会导致自然的空气净化系统失效,出现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恶劣现象,也会让许多动物无家可归。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指导方针,人们也在自己心中深种绿色、环保的理念,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平衡产业发展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资源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森林旅游资源概念及术语名称不统一的现状,在对有代表性的几个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并界定森林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与内容,进而从森林旅游者的角度提出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旅游是以旅游为依托,实现人们休闲目的的新方式。森林休闲旅游凭借良好的景观优势,成为近几年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但是,因处于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显不足,因此本文以资源和环境经济为视角,探索我国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分别从自然本底、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区域环境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 (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其分布密度呈现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圈层式向外递减特征。(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合作社和畜牧业合作社为主,两者占所有合作社的83.39%。(3)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呈现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种植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江汉平原,林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吕梁山、武夷山等主要山脉附近,畜牧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豫中、湘黔、甘陕等地区,渔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鄱阳湖和太湖周边区域;辅助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4)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资源禀赋和自然本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解释力相对较强,社会经济基础次之,地理区位最小。然而,各主要因素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分布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结论 上述研究结论可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优化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更大的机遇。文章首先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对产业融合的功能与效应进行了诠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河南休闲农业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2014年河南旅游业发展数据的分析,指出河南目前包括休闲农业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河南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独具优势,河南休闲农业旅游业开发亟待加强。并对河南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河南农业与旅游业具备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两者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选择结果。基于上述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游客参与管理的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论述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过分侧重景区游客数量限制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提出普及全社会环保知识,培养游客的自觉保护环境行为;注重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关注,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实施LAC式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3)从市域尺度上看,休闲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临沂及济宁,莱芜和淄博最少;(4)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德州西部和聊城中部是高密度区,潍坊西北和青岛东南是次密度区。(5)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到资源禀赋条件、地方经济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客源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结合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给出了优化发展建议。[结论]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各地市应强调差异竞争,加强区域合作,并以"点—轴"发展理论为基础,加强点上集聚与轴的培育,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空间格局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旅游作为新兴的大众旅游形式受到普遍欢迎。森林旅游是依附于地区的森林资源,在区域内部建设发展而成的自然或人文旅游活动,是当前旅游产业中的优势项目。由刘世勤、聂影等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森林旅游论》一书,基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森林旅游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目标,系统分析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与短板,有助于该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仄凌 《浙江林业》2004,(7):36-36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协会成立大会上传来消息,2003年浙江各级森林公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7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5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总产值22.53亿元。  相似文献   

18.
资源关联性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实现人类社会经济重要领域的预测。大数据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我国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文章对资源关联性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对农业环境资源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有关农业生态环境数据与模型相对独立,并没有得到最为有效的整合,对数据监测的结果仍缺乏统一的分析、对比及评价。该文对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大数据时代下决策的制定将越来越依托于数据与分析的支撑,利用大数据对不同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数据间的因果性与必然性,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决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森林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周围自然环境起到调节净化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也充分挖掘出森林资源的内在价值,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然而,从目前森林旅游的开发现状来看,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森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旅游的同质化现象明显,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研究与分析,探索森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上海蔬菜产业休闲旅游的现状1991年原上海市南汇县在季节性菜田里举办了第一届南汇桃花节,拉开了上海蔬菜生产基地休闲旅游的大幕。蔬菜产业休闲旅游是以蔬菜产业活动为基础,在充分利用现有蔬菜生产基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与建设,把蔬菜生产、农艺展示、科普,产品加工等方面与市民参与的休闲旅游业融为一体。是上海蔬菜产业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新趋势发展的新型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