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丽 《现代商业》2023,(4):102-105
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为居民创业带来新的驱动力。本文基于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FP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绩效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三个子维度指数均与创业绩效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是影响创业绩效最关键的因素。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在高收入、中西部地区的家庭中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抓紧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2011—2020年期间中国41家商业银行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阻碍银行绩效提升;影响机理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银行非利息收入造成显著负面冲击,进而影响银行绩效;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绩效的作用存在结构效应,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的负面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型银行绩效影响要大于大中型银行,能力强、位于东部地区的银行能更好的应对来自数字普惠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分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空间来源;对于全国整体来说,覆盖广度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而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等地区,使用深度差异超过覆盖广度差异成为影响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不论是在全国整体还是八大综合经济区,降低互联网覆盖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每两对因素组合都会加强各自对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揭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和外在驱动机制,为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拥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有助于当前中国经济对普惠性和精准性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可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再通过中介效应,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居民消费指数路径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确实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之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领域。数字普惠金融凭借互联网、大数据增强了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增长。尤其在农村薄弱的金融发展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细分维度探究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对区域间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和细分维度均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区域异质性表明:相较东部,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增长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泰尔指数、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变量,实证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现状,并且在低收入地区的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拓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进而强化其作用价值,成为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话题。为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经过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随机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级市、区位优势较好、金融结构指数高的城市组别中,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建设通过金融科技进步效应以及信任强化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文章揭示了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提供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9.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普惠金融对改善居民消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容忽视。使用2011-2020年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刺激消费增长、推进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也有显著带动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效果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在机制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构建拓宽信贷途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效机制,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12—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保险相关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次之、中部最弱。最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于农业保险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周海霞 《商展经济》2022,(12):98-100
创业可以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正向影响。本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1—2018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地区创业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水平的影响有促进作用;移动支付业务对创业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西北地区的促进效果比东南地区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因此,可通过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创业,有目的地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创业。  相似文献   

12.
王瑶  黄贤环 《商业研究》2023,(5):142-152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机构识别客户的能力,显著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表现出“马太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来实现。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组,数字金融发展更是助推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而非金融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数字金融发展对其影子银行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已成为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本文构建了我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0年各省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且均呈现区域异质性。(2)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3)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演进处于稳定状态,未来需进一步推进两者互融互促。据此,本文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区等有利于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结合新模式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借助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让现代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据河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成就,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内在肌理,论述和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缩小之间的理论关系,以此提出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将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其重要作用在于惠及民生,促进新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有效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并在我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首先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采用熵值法测算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异质性。因此,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用好金融科技,重视数字资产价值,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戴望秀 《现代商业》2022,(35):116-119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2011年~2020年市级数据与我国A股和H股上市房地产企业数据匹配后,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房地产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会显著抑制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数字金融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和融资成本,从而显著抑制房地产企业金融化。  相似文献   

17.
李智 《商展经济》2024,(7):38-42
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结论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异质性结果表明,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和“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本文主要运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数据,通过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差异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农村产业高级化,强化农业经济韧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韧性发展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应围绕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转型、消弭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