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混沌理论的企业集成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首先阐述了企业集成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其复杂性特征;然后,应用系统哲学观点,从混沌理论的视角,剖析了企业集成创新的混沌机制,这对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竞争能力的形成是企业资源集成的结果,而集成单元、集成模式和集成工具是企业集成的基本内容,由此形成了企业集成函数。而集成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手段和方法,而单元(Unit)创新、模式(Model)创新、工具(Tool)创新是集成创新的基本内容和途径,由此构成了集成创新的UMT基本架构。单元、模式、工具中的某一创新都可以促进集成上的进步,形成集成创新的等效应曲面,这有利于企业通过集成创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集成就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市场、文化、知识、制度、技术、管理等创新实践的动态过程,即在创新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在创新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在创新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 ,工业产品的生产经历了以生产为中心的战略、以促销为中心的战略的时代 ,已进入了以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和需求多样化的产品开发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迫切需要新的、适应现代产品创新要求的产品创新理论。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产品创新管理》一书是我国关于产品创新管理的第一部专著。该书以系统论、控制论、工程技术学、管理学为基础 ,借鉴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 ,揭示了产品创新的原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产品开发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功能与成本优化、绩效控制、新产品开发评价等产品创新理论、方法和工具 ,填…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首先对促使该理论诞生的实证挑战从企业的选择性出口、市场进入成本、资源再分配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然后指出该理论发展的两条脉络和各自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从平均生产率和贸易利得两个角度阐述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二者最大的差别便在于对边际生产成本的处理上,前者以边际成本的异质性替代企业的异质性,后者则忽略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同时,针对国内学者的一些认识,本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产品需求,低效的管理和繁琐的业务流程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大制约因素。尽管集成理论提供了集成管理要素和业务流程的二维模型,但管理和流程的效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于创新方法这一改善工具集,构建了集成创新方法、管理要素及业务流程的三维模型:通过管理要素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化解了管理中的界面冲突问题;通过创新方法和管理要素的集成,量化了模糊的管理问题,将管理过程标准化;通过创新方法和业务流程的集成,优化了资源配置,使流程精简化,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和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6)
本文以中国2001年入世为背景,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关税数据研究进口关税减免对中国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关税减免引致的成本及种类效应不仅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决策,而且也提高了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强度,但最终品关税减免引致的竞争效应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论在有效克服进口关税减免的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进口关税减免对不同特征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最终品关税减免显著抑制了最低生产率企业进行新产品创新的概率,但对最高生产率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间品关税减免对中低生产率企业、中低规模企业、较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技术企业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SECI模型的企业集成创新运作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创新与知识创新皆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将二者结合起来,用知识创新基本原理分析集成创新运作机理的研究还不多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集成创新的知识内涵,集成创新即是知识主体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集成的方式对创新资源进行再组合以创造新知识,并将之进行物化的过程.基于知识创新理论剖析了集成创新的循环过程并建构了集成创新过程模型,集成创新的每一个循环都包含有目标设定、概念开发、概念解析与演化和概念物化四个基本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往复构成了集成创新的知识螺旋运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在产品价值中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多,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2011年天津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在科技活动方面的投入较1995年相比增加了近50倍。研发经费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通过对天津市大中型企业在1995-201l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所获得的收益(新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迪克西特与诺曼合著的《国际贸易理论》一书为参照,分析了现代贸易理论所面临的三种挑战,探讨了对偶性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在应对这些实践挑战与深化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并且揭示了对偶性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由一种特殊的分析技术成长为国际贸易研究中的主流分析范式的过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革命至今的两个世纪历史进程中,人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人类追求自身发展,形成了历史上不朽的辉煌.但辉煌成就后的"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先污染再治理"的"掠夺式"传统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使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的热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最初是来自于环境保护问题,来自于专家们的意见,来自于民间的环保主义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理论,特别是作为一种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等对传统经济理论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国外和国内均热闹异常,研究文献出了不少,各种各样的介绍、争论文字也频见叠出.但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严立冬教授的新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以下简称<生态创新>)以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为基础,提出了生态创新理论,开拓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意境.作者在提出并系统阐述生态创新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后,沿袭这个理论研究范式的思维,具体探讨了在实践中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生态创新>一书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契约的耦合,是信用形式、法律形式、制度形式、道德形式的契约.企业契约分为企业组织契约和企业经营契约.企业组织契约在完成产品契约中起重要作用,企业在产吕产易中实现剩余价值.于是,一个创新理论的提出--企业组织制条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理论创新的经验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进而引导实现新的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环境快速变动的能力,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开拓性、抽象性和学习性的特征.本文从动态能力的内涵分析着手,在论述影响动态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创新策略;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建立组织学习机制和加强企业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9.
张兆海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7):49-49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工会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新的时期,企业工会也必然要紧随时代的潮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职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企业工会就是将企业与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组织,它能够反应和解决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使员工对企业更加信任,进而积极地投身到企业的建设中来,但是随着时代得发展,陈旧的企业工会理论必然会显现出很多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的创新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因此,如何能够将企业工会思路进行改革,就成为了人们所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对此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瑞龙与周业安合著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以下简称《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采取直面现实的研究方法,把主流的企业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