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1998—2017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关于土地生态研究的22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当前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为把握研究趋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国内土地生态研究视角多元,内容丰富,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但研究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土地生态研究重点关键词主要包括国土资源、土地利用、模型与方法和生态安全等;(3)依据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将近20年国内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主题概况为资源特征导向研究、管理导向研究、技术与方法导向研究、服务导向研究和社会经济导向研究。研究结论:加强土地生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和推进土地生态监管体系构建将是未来土地生态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反映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整体状况,文章对近20年来发表在CSSCI期刊和SSCI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同时根据图谱分析所产生的聚类线索对文献特征展开了结构化透视。基于两类分析方法,发现了如下规律:国内研究规范色彩较浓且集中在经济领域,国外研究量化、质性分析居多且呈多学科色彩;国内外均重视转型研究,不过国内在其他主题涉足有限,而国外在历史演变、健康与社会、生态保护等领域则有深入观察。因此,国内学界在学习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应着力拓宽视野并开展基于中国问题的理论建构、跨国合作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论述"土地退化中性"的概念内涵、理论框架、实践探索与潜在风险,为中国生态文明框架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和美丽国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围绕平衡机制构建,基于土地数量与质量"无净损失"这一具体目标,多措并举阻碍、减少与修复自然环境恶化,继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协调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发展的目标;(2)来自国外的经验证明,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在实践中仍存在评价指标及参数选择标准化、土地规划与中性目标的有效衔接、政策法规与部门职能界限模糊、各类要素供给滞后、多方主体间利益协调等问题;(3)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经验,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创新等都有重要启示.研究结论:面对中国日趋复杂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可以借鉴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和思想,统筹国土空间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优化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结构布局,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城市食物安全与环境问题的逐步显现,全球城市农业发展得到了更广的空间与政策支持,大量研究不断涌现。梳理国外城市农业研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支持。[方法]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比较与归纳分析法,通过搜集国外城市农业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概念演变、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国外已有研究主要包括城市农业与社会经济、城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城市农业发展评价与模式、城市农业发展环境4个主题,研究方法主要用到了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生命周期评估、试验分析等。[结论]国外城市农业研究研究视角不断延伸,内容更加综合,尺度不断细化,方法向多学科融合发展。我国应加强与国际研究接轨,满足未来可持续性城市与现代农业不断融合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2021,(8):127-137
社区通过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广泛的社区参与为基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村案例研究发现,以村两委为管理核心,合作社、保护中心、兴趣小组多级支持互动,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振兴、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产生一定成效,实践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程度不高,社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效益内化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新一核多级,多元共建治理机制,强调赋予权力、增强能力、引入智力与内化动力并举、提高社区集体行动力和活力、重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等理念。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梳理宅基地资产化研究热点及进展,并剖析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资产化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研究历程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2004—2010年)、问题聚焦阶段(2011—2017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18—2021年),在政策导向作用下,三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各异。(2)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内容集中在宅基地资产化内涵、宅基地功能价值、资产化模式、驱动机理与障碍因素、资产化对策与路径等方面,研究呈现出逐渐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内涵阐释—价值测算—模式比较—驱动机理—障碍识别—实践路径”的研究脉络和主题。(3)当前研究关于宅基地资产化的概念认知体系、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亟待深化和拓展。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内容密切关注和服务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和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研究成果对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未来研究需加强宅基地资产化内涵的辨识和理论研究,形成统一的概念认知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地域宅基地功能价值测算体系,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资产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概念入手,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区域发展理论两个方面对国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分别进行梳理,对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参与高职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开发的一种方式,是提高高职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基于成果导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基本模式的内涵、基于成果导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校企共同参与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研究,希望为研究高职课程开发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30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林地、产权与林权的概念,介绍了制度与制度变迁的主流定义、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分析视角、相关研究的关注重点;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学术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从改革动因、改革成效与绩效评估、后续配套改革及对策等角度进行了文献回顾及评述。对后续配套政策与对策,从林业税费改革、公共财政制度、林业金融体系建立与完善、林业管理职能转变、林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此同时,对国外林地经营管理政策与实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国外林业产权制度、林业法规政策、生态林业、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社区林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的整体趋势与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浅谈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开展起来旨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一项活动,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社区经济"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社会学中,人们对社区经济的探讨都很少对社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加强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对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本身概念清晰、内涵明确,与相关规划区别明显,肩负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之需。(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遵循“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愿景、安排什么举措”的规划思路,形成“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的编制逻辑。(3)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遵从“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工作路径。研究结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是引导生态修复活动科学开展的前提,需在明确该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基础上,遵循其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得到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国外生态修复研究的重点进展和主流共识,为把握未来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沿态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生态修复的"目标导向—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生态修复的对象及尺度、生态学及社会经济文化目标、各类型生态系统及要素的修复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维度及指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实践—政策之间知识转移欠缺、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缺乏等问题。研究结论:理论—实践—政策耦合研究、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气候变化—生态修复联动研究等可能是未来生态修复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观点。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存在差距,也有内在的本质区别。研究结论:对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可理性借鉴:(1)就根源而言,国外的土地集约利用是由于土地的"弹性匮乏",国内是由于"刚性匮乏",因此不能盲目照搬;(2)国外以社会、经济、生态兼顾为标志的、全面发展的广义集约思想值得借鉴;(3)国内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实践在系统性及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以城市的结构优化和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需深化。  相似文献   

14.
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策略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市扩张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期望,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思考。朴门永续农业将食物生产系统重新引入城市空间,以期为生态住区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设计指引。[方法]基于文献和相关案例研究,从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两个方向探索了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住区环境中的整合模式与方法。[结果]朴门永续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宜居社区、城市与社区建设4个维度均能产生积极作用;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构建必须明确相应的设计策略、设计目标和原则,并从分区规划、空间设计和物种选择3个方面重点阐述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在城市住区可以从节点型景观层、组团级景观层以及中心景观层3个层面渐进式地展开整合设计。[结论]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可使住区环境成为一个具有复合生态效益,宜居又可持续的环境系统,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是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环境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价值取向、驱动因素与效应评价等四个方面,并对国内外研究差异进行评述,发现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于国外研究,由此本研究对国内环境教育研究在研究主题、效应评估与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国际社会论坛的主题,理论界和各国政府对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可从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的界定、类型、理论基础、发展机理与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与评述,并总结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研究的文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回顾法、归纳法等对国际和国内有关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国内外学者在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福利增值收益分配,福利补偿的制度安排,福利分割利益集团的划分等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对非经济福利的衡量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部分问题研究不完善。研究结论:中国学者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更多地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把西方学者有关福利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定量决策模型纳入中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分析,这对中国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变化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区共管不断被应用于云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在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缓和社区与保护区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社区共管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在从国外引入时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概念、目标、主体、对象及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共管内涵演变的过程及原因,揭示其在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占用测度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这个概念从2000年才开始引入我国,也有人把它译作“生态维持面积”、“生态脚印”、“生态足迹”等。从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论上来看,它是一种简单而综合的研究方法。在以一种思辫的态度对生态占用测度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将生态占用测度方法与其他相关研究方法作了比较,其次分析了生态占用测度方法的应用,并在文章最后指出了其缺陷。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移民、贫穷、就业、环境等问题,都市农业因此磅礴兴起。都市农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贫民与移民的粮食安全、就业岗位、经济收入、生活稳定、营养平衡、身心健康,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文章利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颁布的都市农业发展政策、启动的各种项目、创新的都市农业耕种方法等。研究发现:国外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更具有借鉴意义;都市农业能丰富中国新型城镇化内涵,有利于中国城市移民就业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