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我国长期执行的城市和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也同时引导了金融业事实上执行了牺牲农村金融保城市金融、抽调农村资金支持城市工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资金投放不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生改变。保险业也主要以城市为主,国家缺少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扶持政策,保险公司缺乏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生。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陶有正觇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种,前者是主体,后者是补充。  相似文献   

2.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是其实现服务“三农”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机构支农的视角,从支农条件、支农过程和支农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HN县LJ农村信用社为例,对机构支农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湖南省HN县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数为66.33%,说明目前该农信社支农能力一般,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标体系的子准则层处于非均衡状态,机构内部制度、贷款监督过程、资金回收过程、农户满意程度、农户受益情况处于优势地位,而外部环境、机构可持续、客户识别过程、贷款交易过程、服务广度、服务深度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从改善外部环境、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正确识别目标客户、降低贷款交易成本、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提升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  相似文献   

3.
解决中国"三农"这个老大难问题,"三分农民"将是可行路径.以江汉平原为例,这个路径的基本构想是:将一"分"农民离土脱农,加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即非农人口;将一"分"农民从传统的大田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不依赖或少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进行高投入、高附加值即高产出的工厂化、科技化、集约化农业;将一"分"农民从事依赖于大面积土地的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少人化的农业.同时,伴随着农村金融、科技、农产品流通等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最终实现农业人口的分流、农民数量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即"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分农民"的新构想虽然是以江汉平原为例设计的,但这一新构想所指出的路径对湖北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村金融体制成为制约“三农”发展资金的“瓶颈”之一。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支农作用,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险组织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学义 《经济师》2009,(5):184-18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而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使金融资源的供求很不平衡,农村金融资源严重匮乏。文章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定位、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农”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层次结构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层次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层次结构。研究认为,"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农民问题是制约农村金融良性运行的关键变量;农业问题是导致农村资金供求链条断裂的产业因素;农村问题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表现为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效率低。因此,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游江  范梁 《财经科学》2010,(4):17-24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迄今已有许多讨论。但是,目前的讨论多数是在一般意义上进行的,其分析过程缺少对农村金融竞争程度及金融机构功能发挥关联度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在反映农村金融市场基本特征的各种因素中,从客观上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农村金融竞争程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金融竞争的程度如何?是否需要重新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本文拟从典型实证及相关金融指标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一宇 《经济师》2011,(2):201-202
由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环境的复杂化,需要我国的支农银行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改善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环境。文章通过比较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中国农业银行的"金穗惠农卡"来研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的重要性,阐述了本土化的意义,提出了基于本土化特点之上的银行工作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永斌 《经济师》2013,(12):187-189
文章分析了当前市场形势下服务三农面临的问题,总结了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陕西分行)在服务三农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对新形势下服务三农有效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8,(2)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主线。文章从金融视角总结了铜仁农信社从建立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助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扎实推进"民心党建+信合+"助推精准脱贫工作五个方面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体系与"三农"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理权 《技术经济》2005,24(3):15-18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任务 ,而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市场资金短缺、机构职能交叉、服务机制不活、信用环境较差等缺陷 ,并探讨了重构服务于“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的金融深化,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有助于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能够增加储蓄和投资,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从金融深化视角出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深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认为只有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建立以金融为核心的惠普合作体系才能符合政策发展要求,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体制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受到了三农自身贫弱、欠缺相应法律保障、监管过于松散、信用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也就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县域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县域金融机构的三农服务,也在不断的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但是县域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存在农村资金外流,惜贷,门槛高,农村信用环境恶劣等现象,在柜面服务方面存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复杂业务不熟练,大堂经理流于形式,农民客户文化素质不高,信用意识不强等现象。同时涉农贷款风险防范难度较大,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制约着县域金融机构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管控,提高三农服务意识,发展普惠金融,营造氛围,加强全民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为例,对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现象进行了考察,构建了一个信贷交易合约模型来分析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生成机理,发现模型中贷款利率管制、农村项目成功概率低、担保抵押难、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低效利用等因素导致信贷交易合约无法完成,从而出现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变信贷合约中贷款利率、农村项目成功概率、担保抵押、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等变量来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要实现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资本金投入,自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已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村发展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必须科学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予以保障。农村金融体系是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科学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与实践层面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环。文章对哈尔滨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哈尔滨市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主体单一,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农村金融服务面狭窄,只能满足部分小额贷款的需求,提出哈尔滨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结构设计、建立农村保险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尝试发展现代化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深层次上完善哈尔滨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儋州市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和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而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金  丁毅 《经济师》2023,(12):113-114+117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经济飞速发展,但城市的发展速度要远超农村。为加速青海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的收入水平,应充分利用农村金融的作用,来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农村基础设施而言,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青海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投入资金的不足,尤其是医疗方面。此外,现存的问题还有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比较单一,金融机构的实质性帮助较少、缺少投融资平台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对现有的投融资平台进行改进,并设立农村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