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水"、"文明的发源地".湿地对调解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防浪固岸、防止土壤沙化、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其生态服务价值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居首位,被誉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但在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下,湿地的生态功能已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我们应当辨识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立适当的模式对湿地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开创湿地保护的良好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章萍 《经济》2010,(1):108-109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1996年10月湿地国际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至今“世界湿地日”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以“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为主题的2010年“世界湿地日”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的湿地,是指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具有调节生态环境功能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滨海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或重点野生植物原生分布的人工湿地。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  相似文献   

5.
刘惠兰 《经济》2013,(1):34-37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和文化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因而被誉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气候调节器"和"生物基因库"。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2003年完成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资源调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顺义区有一个正在开盘的别墅楼盘,在销售手册中提出了颇吸引眼球的口号:"中国首个在湿地里种出的别墅".  相似文献   

7.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十三个“世界湿地日”。200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相似文献   

8.
蔡亚林 《经济月刊》2008,(2):129-129
2月2日,国家林业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行第十二个“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相似文献   

9.
2月2日,国家林业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行第十二个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六大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冰 《环境经济》2005,(3):59-59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湿地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目前,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仍面临六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
湿地被人们称为生态环境的"绿肾",它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湿地正面临着大幅减少的严重挑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绍兴滨海工业区如何保护和改善湿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从1992年7月31日加入《湿地公约》以来,30年内中国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系统状况明显改善,管理及保护体制日渐完善,湿地立法取得明显进展。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湖北武汉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会议。展望未来,中国应以举办此次会议为契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核,在展示中国湿地生态保护成效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国湿地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1992年7月31日加入《湿地公约》以来,30年内中国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系统状况明显改善,管理及保护体制日渐完善,湿地立法取得明显进展。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湖北武汉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会议。展望未来,中国应以举办此次会议为契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核,在展示中国湿地生态保护成效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国湿地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丹凤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依托嵩明县"丹凤化石"的历史传说。在兼顾城市湿地公园多种生态功能的同时,以水体和当地丰富的动植物为材料,塑造了极具地域特点的湿地景观风貌,并建设了丰富的城市游憩活动空间,探索了融合生态、文化与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分析及可持续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体系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湿地资源概况及功能、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同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利用管理体系,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而我国是全球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但湿地的资源价值并没得到广泛的认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也没有全面开展,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极为不利.在湿地保护过程中,湿地的现有形态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本文分别对这三类情况下的保护工作进行博弈分析,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提出我国今后开展湿地保护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6月11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政协主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开幕.论坛围绕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了我国湿地保护与恢复大计.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北海市是中国红树林湿地的保护重地。本文对北海市红树林湿地保护项目中"公众参与"策略进行初步探讨。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概括了北海市红树林湿地和其保护项目的情况,并分析了项目中"公众参与"现状和表现。结合公众参与原理并针对北海市"公众参与"现状,提出改善北海市红树林湿地保护项目"公众参与"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政府湿地管理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湿地开发期、政策转型期和“零净损失”期。这三个时期贯穿整个美国历史,在殖民和国家扩张时期,湿地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激励导致了湿地的损失。直接鼓励湿地转换的激励机制于20世纪后期结束,随后直接和间接的激励逐渐被取消,保护湿地的政策才渐渐地被公众所接受。随着“零净损失”目标的采纳,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努力也加快了速度。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湿地保护和恢复政策,如湿地其本情况、政府对湿地的管理和几点启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石彩霞  谢炳庚 《经济地理》2019,39(11):194-202
以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7年3个时间截面,利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空间分布重心、分布密度以及时空关联性等方面探析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空间集聚形态显著,不同时间截点均展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演变特征;③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时空格局冷热点区域以阶梯状排列,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北地区推移;④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格局演化有重要驱动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