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论也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关系 朱自振农业考古19872月一吐0我国筒状农业的历史与现状一兼谈继承我国农业的优良传 统 孙开拴农业考古1987 214一19农业生产史、认识史和科学方法史辩证法 邓宏海农业考古i夕87 2 22ee31农业起源的研究与环境考古学 黄其煦农业考古1987 2 74一82农业考古学与中国通史教学一一兼论农业考古学的新发展 安岚匈七考古1987 2 82ee97,102农业考古与农业生态 魏晓萍译周晓陆校农业考古1987 2 138一14弓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与传统文化(一) 刘国培昆明师专学报1987 130一38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与传统文化(二) 刘国培昆明…  相似文献   

2.
总论在现代农业中发展传统技术 伶屏亚《农业考古》1985.1 PI一6中国的传统农业对新的农业变革的启示 邹德秀《农业考古》1985.l.P了一3建立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一一《补农书》的启 不 俞荣梁《农业考古》1985.1.Pg一19发扬成绩,继续前进一一纪念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  相似文献   

3.
(录自1985一1990年部分期刊)总论谈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机制 查瑞珍古今农业1989 18一13发扬我国固有农业文化 卢化西农业考古1989 2 183一184再论农家的耕织结合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毕道村湖北师院学报1989 3 77一85志书的作用和农业志的编写 周民雷广西地方志1989 3 43一45 农业史农业起源与人类历史一一食物生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加〕ph·史密斯农业考古1989 2 22一37农耕起源论谱系(上) 〔日〕森木和男农业考古1989 1 172一178中国古代农业与中国社会发展 邹德秀农业考古1989 2 175一180我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农耕起源的比较研究 …  相似文献   

4.
(录自1982一1983年部分期+lJ、学报) 总论 “大包千”责汪制与发扬我日农业会_良伶纤 程光栋 《农业考古》工953 .2 .P18 论我国农业传统经验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白扮乙位 方原 《农业考古》1983.2.PI 从世界看我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成就 董恺比 《农业考古》1983.2.P23 犬扬我.回火牧结、)、用养结合的尸_良‘幸经 马孝的 《中川‘匕之史》1983.4.P6i 逗如强又扛也方农史的研究 耕夫 《中国农史》1983.4.P95 试论我国农业历史的特点 曹隆恭 《农史研究》1982.第二辑P50 略论继承和戈扬浅国农业均[It良传统问琶 郭文韬等 《农业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蛇年说蛇用     
蛇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六位,俗称小龙。虽然它不象龙那样令人恭而敬之,也不如老虎让人毛骨悚然,但蛇在农业和医药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这在我国古代早已有所认识。蛇是鼠的主要天敌。清代方旭《虫荟》说:唐代“贞观中,波斯献活褥蛇,状同鼠,色青、能捕鼠。”清代陈鼎的《蛇谱》也说有一种蛇“善捕鼠及貍,出占城国、缅甸”,我国“滇西亦有”,而当地人“以其善捕鼠,尝畜于家”。清代《福建通志》也说当地“花蛇,  相似文献   

6.
总论(录自1984一1985部分期刊学报)简论农业考古 陈文华_《农业考古》1984 21页原始农业考古的几个问题 张忠培《农业考古》1984 218页农业考古与现代考古学 严文明《农业考古》1954 23通页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农业考古研究的新途径 陈健《农业考古》1054 2 33页日本学者评我国农史研究 马宁《农业考古》1984 2 386页史前农业研究的新道路 何兆雄《史前研究》Loss 1 82页农业史略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一一兼谈农业考古研究方法 童思正《农业考古》1954 2 21页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张之恒《农业考古》1984 2 36页中国农…  相似文献   

7.
(录自1986一1957年部分期+lJ学报)总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叶依能中国科技史料 1987 1 38一39以今释古农史常新一一农史研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 的社会功能自议 刘振亚等农业考古1986 219一20遥感技术与农业考古 朱来东农业考古1986 2 90一94小农与专制集权政府的作用力方向及其影响一一兼论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武建国云南社会科学1887 1 73一79农业史论三代的农村公社 姚政南充师院学报19862生态农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张沁文等农业考古19862论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传播 王在德农业考古19862商代的农耕活动 郑慧生农业考古19862先周族的迁…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史》2007,26(4):142-143
第一期中国北限古茶区——山东………………章传政黎星辉蒟酱(蒌叶)的历史与开发………………………郭声波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周方高宋惠聪清代黄渤海鲱鱼资源数量的变动……李玉尚陈亮美国与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傅琼清代山西的田地数字及其变动…………………王社教近代广东商人与西南边疆农家经济的变迁——以广西苍梧戎圩为个案研究…………陈岗民国前期湖南救灾赈务及成效研究……………张安东印度茶业的崛起及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打击——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陶德臣冯玉祥的“重农”思想和实…  相似文献   

9.
农史论文目录索引(选自1993—1994年部分期刊)鄂尔多斯历史农业概论农业史王生伟古今农业1993.4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试论江西的原始农业郭文韬中国农史1993.4李科友农业考古1993.1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概述(续)洞庭湖区史前农业初...  相似文献   

10.
施由民 《中国农史》2003,22(4):127-127
整个 2 0世纪 ,中国考古发掘不断传出令世人震惊和激动的消息 ,从世纪初北京周口店猿人头骨化石 ,到世纪末东周地下王陵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一次又一次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赞叹 ,而中华民族则不断地从中激发出可贵的民族自豪感。伴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 ,显示中国古代农业状况的材料也就越来越多 ,因为中国自上古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中国学者以睿智的目光 ,在 2 0世纪 30年代就已开始从考古学的角度专题研究中国农业 ,直到2 0世纪 80年代陈文华先生将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相结合 ,在全国巡回展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科技成就 ,中国农业考古学…  相似文献   

11.
总论加强农史研究,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一一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庆祝会上的报告 叶依能中国农史198611一8祝农史事业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茂 梁家勉中国农史198叭19一11在农遗室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一一国际中国科技史讨论会简介 范楚玉中国农史l日56,l,12一15交流学木研究成果,增进农史界的团结一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建室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侧记 王利华等中国农史198G,1,16一19我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张波中国农史1986,1,20一26《农业考古》与中国农业考古学一一为《农业考古》创刊五周年作 姚公鸯农业考古1986…  相似文献   

12.
录自1990一1991年部分期刊《中国农史》载论文详后索引总论小农经济与宗教共同体关系概述 王小丁江海学刊1991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 俞兆旧江西大学学报1990论农业构成对中西方封建经济的影响 赵磊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1990中国古农业文明诸特征 冯天珍江汉论坛1990中国,非均衡传统农业的改造 肖田如王志国中青年经济论坛 1989试述我国传统农收的特点和优点 彭世奖古今友业1990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反思 陈文华农业考古1990农业生态经济学与农史研究 马波古今农业19911 13一1 1759一642 44一492 60一6…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文明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形态,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贡献率最大的生产部门,从古至今,对农业的认识不绝于史册。农史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的观点研究农业生产与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及农业思想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一门交叉学科1。农业历史的综合研究需要贯通自然科学尤其是农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且在农史学理论、农业科技史、农政史、农业经济史、农业考古、农业文化史等诸多领域有专精的造诣和功力,因而,有能力对中国农业历史进行多视角、多领域的综  相似文献   

14.
从12月12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研讨会上获悉,经过近5年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建设,中国已对124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实施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中国农业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认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历史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郑州大学王星光教授的《中国农史与环境史研究》一书2012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作者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及中国环境史的相关论文28篇。在农史研究方面,有关粟作农业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的形成、中国畜力车的本土起源、风能的利用以及农业考古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等论文,都曾是学术界关注的课题。而在环境史方面,全  相似文献   

16.
黄公树──清代地方性生态农业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公树──清代地方性生态农业工程谢志诚(河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国,生产历史悠久,经验极为丰富。在生态农业学方面虽没有专著传于世,但有关论述散见于史书,为今人发展农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下面要介绍的是清代一个成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2~200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电力利用水平、自然环境、需求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的中国农业史与中国经济史专家,通常把宋代视为长江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取得划时代的进步、甚至出现“革命”的时代。但实际上,宋代长江下游地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最主要的成就,在唐代即已取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30日上午9时,中国农业会计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盛会——中国农业会计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各团体会员单位的百余名会员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同志,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会计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友九同志,农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