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振铎 《技术经济》2001,20(9):10-12
新世纪来临之际,地球负载着60亿人口,在已过的二百余年之中,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手段开采掠夺地球资源,森林植被锐减,沙化土地激增,臭氧层受到破坏,大气与环境严重污染,水资源短缺,地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们急切地感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威胁。源于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需要人们改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科学技术,节省资源能源,开发生产无污染产品。以对全球子孙负责的精神,规划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主张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为基础,以全人类共同进步为中心,保护全球的环境。决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求得当代人的利益;决不能以损害别国或地区的发展为代价,求得本国或本地区的利益;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天山西部林区各林场以前是以原木生产为主的森工企业,靠采伐森林,牺牲国家资源为代价而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下降,1998年以来,国家对林业政策进行了根本性调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的禁伐,使得林区原有的运行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艳辉 《经济学家》2006,(1):125-126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  相似文献   

4.
消费伦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中,消费领域不断地扩张,消费数量也在日益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提高,追求物质消费是当下社会的主流,个体对物质占有的数量也成为评判生活质量的标准.然而,在人类高消费的背后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色消费伦理的重要性.倡导绿色消费伦理、实现绿色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永明 《经济论坛》2004,(16):14-15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破坏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固然有自然条件的作用,但其症结所在却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另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大制约了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所以,西部地区最终陷入生态贫困导  相似文献   

6.
论可持续消费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经济论坛》2005,(16):132-133
一、可持续消费与循环经济融为一体相辅相承 自有人类生产以来,消费就无时无刻地不在持续着,消费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消费模式是指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三者的有机结合。消费模式对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长期发展战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决定社会财富在代际和代问分配的公平性,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华南经济圈内的区域经济合作绝不能以牺牲某一地区、某一阶层社会福利的持续性为手段,必须在维护区域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和效率性的基础上,求得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勋 《当代经济》2016,(33):58-59
消费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农业、工业文明的消费模式之后,迎来了互联网时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网购人数为3.61亿,2015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场消费模式的变革拉开帷幕.消费模式是与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和形式,本文以京东到家为例,探讨继B2B、B2C、C2C之后,社区O2O对消费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生存危机,不得不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绿色住宅”的理念 1.“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绿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人类的发展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事实已经说明社会发展只保证环境已成为世界性和世纪性之共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说明社会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种继续无限制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经济;另一种是保证环境、合理科学地使用资源条件下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协调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消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的加快,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其本质原因在于: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当前全球的生态状况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改变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实现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是各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从消费的本质看可持续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梅华 《经济问题》2001,18(3):51-53
消费本来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过程,但一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消费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无偿掠夺的基础上的,结果使人类进入了自己为自己制造的陷阱之中。分析消费的本来涵义和产业社会消费的弊端,可持续消费将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高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彻底牺牲人类的身体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根本相背离。目前,我国经济正是处在这一门槛阶段,资源、环境等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渐突出,生态环境已处于极为脆弱状态。  相似文献   

14.
"消费和谐"的演进机理及其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涛 《经济学家》2005,(5):125-127
“和谐”是指人类所处的各种关系中的协调、平等和基于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状态,而“消费和谐”是指消费组织在“两轨”、“两场”的作用下,使消费组织系统内部与外部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消费和谐”可以有不同内涵:从经济系统内部看,“消费和谐”应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和谐、消费与流通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15.
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制约生产发展,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经济停滞。各国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国内消费,利用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生产、消费、发展三个环节,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简要论述消费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阐述可持续消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金芳 《当代经济》2009,(16):44-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供消费的物品越来越多,消费权利快速扩张,过度的、不当的消费危及到了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有必要对消费权利作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了空前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牺牲了其他生态系统,导致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农业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协调发展,既能达到发展农业的目的,又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一、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的《里约环境发展宣言》宣告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条件,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纷纷按照本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即社会发展代价。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代价作为人类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代价的内涵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代价理论也在实践中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节约型社会是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通过深化改革、高速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节约型社会包含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机会成本的运用,为经济评价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思路。但目前对机会成本概念的使用比较混乱,一些基本问题需要作进一步讨论。一、机会成本的内涵及描述经济学以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己任。资源的稀缺性是指:(1)人类欲望的无限发展与多样性Z(2)用以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数量与其可能用途的有限性;由此而导致的:(3)人类欲望的部分满足及非充分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类对资源的使用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任何形式的资源的使用都必须以牺牲其他欲望的满足为代价。机会成本所要反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