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金融扶贫     
淼辑 《老区建设》2010,(3):64-64
金融扶贫就是通过小额信贷的模式重点满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型金融需求,以缓解长期困扰农户和金融机构双方的“贷款难”问题,推动造血式扶贫模式的发展,提升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解决贫困人口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西永修县扶贫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扶贫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贫困人口上,始终坚持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发动和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决策、项目实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切实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3.
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依托,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离开产业支撑,其他扶贫措施难以持久见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到八大重点工程之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于2016年6月成立了自治区产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厅.经过一年探索,总结出一些典型案例,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产业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以前,我国的扶贫政策是对特殊贫困人口群体实行救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城乡人口中原有由于体制原因而产生的贫困迅速消失,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到具有共同自然环境特征的特定地区。因此,从1986年以后,我国开始从救济式扶贫,转向以促进特定地区贫困人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式扶贫”政策。这种以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开发式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全国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但是,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打牢贫困地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一、抓好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育扶贫"是最能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的精准扶贫,是最能解决贫困根源的扶贫方式。当前扶贫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到位和人力资源匮乏。发展精准扶贫需要使资金到位,完善相关政策,使政策向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倾斜,留住优秀人才,培育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潜能,做到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扶贫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帮助贫困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树立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当地各种情况提出的特色产业扶贫,是保障农户能够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吕梁市L县为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扶贫能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贫困地区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欠发达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重要的、新的扶贫手段。旅游扶贫以增长级理论、涓流理论和大推动理论为依据,通过产业互动与整合作用,促进贫困地区加速对外开放作用,使区域系统全面发展和提升,并为贫困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人口脱贫。  相似文献   

9.
飞扬 《走向世界》2021,(1):36-39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通过扶贫给贫困地区"输血"固然重要,但更要"造血",减贫脱贫最终还是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近年来,山东坚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实施特色"种养加"和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产业化发...  相似文献   

10.
李朝林 《科技和产业》2007,7(10):25-28,3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既遏制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根据新情况,反贫困措施主要有: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质量、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四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整村推进的工作重点 整村推进既可以说是一个单项的工作、具体的工作,本身是实现《纲要》的关键措施,又是一个综合的工作、系统的工作,是要采取各项具体措施去实现的一个总体目标,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都呵以通过整村推进体现出来,实际上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个平台,·个载体。如产业扶贫、“雨露汁划”、社会扶贫、移民扶贫等扶贫部门所开展的具体工作都是为了促进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工作。重点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都要体现到人(包括个人和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12.
怎样使贫困地区人口稳定脱贫甄德斌,武学林,文杰我区现有农村贫困人口255万,分布在50个贫困旗县及老少边地区。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下大的决心和力气,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内蒙古计委包扶贫工作点、乌盟察右后旗石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贫困地区扶贫任务的完成和脱贫成果的巩固必须依靠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即依赖于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人口、自然、经济、社会几个维度评价河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农民个体参与度低、自然条件限制大、产业发展不平衡、增收来源单一、农村环境支撑力度小,需要发挥贫困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完善农村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江西省全面改革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信贷扶贫机制,信贷扶贫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贫困地区及贫困农户的信用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扶贫贷款的到户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扶贫贷款在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帮助贫困农户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开展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人、财、物”是最基本的条件。人和财对贫困地区来说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优势;而物,主要是资源却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脱离封闭的经济环境,加入共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贫困地区应抓住这个机会,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各方面的扶持,建立区域性产业,摆脱救挤式的扶贫。本文就此认为政府在扶贫中,要强化宏观发展导向,在稳定基础产业上,加快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区域性的大幅度减少,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融入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扶贫攻坚,民族地区取得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还存在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很不稳定,贫困县“吃饭型财政”制约了对扶贫的投入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实施战略转型,构建实现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加强扶贫制度建设、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扎实推进产业开发扶贫、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加大扶贫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各级扶贫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吉安县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要求,以33个贫困村为重点,通过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使全县农村贫困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至2005年,全县贫困人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  杨丽萍 《北方经济》2008,(11):44-46
随着开发式扶贫的推进,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逐步摆脱了贫困,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口在贫困人口中的比例相对增加,这部分人口由于病、残、老、孤等原因,参与生产困难,难以享受开发式扶贫带来的生产条件改善的利益,甚至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这类群众迫切需要社会救助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因素。扶贫不仅要"扶真贫",更要"真扶贫",只有在"输血式"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形成扶贫脱困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对象不够明确、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错位、扶贫政策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扶贫工作质量的提升,还会制约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实现。应创建科学的教育扶贫识别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借助教育扶贫工作的认真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质量,助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和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程度改善的效果两个因素与松滋市农村贫困人口对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的效果,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对农业产业化挟贫政策的满意程度,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增强农村居民自身实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增加收入;同时依托贫困地区特色优势,扶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吸收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缩小贫困人口和富裕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