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家庭小型化,农村空巢家庭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和SWOT分析,在中国养老发展面临严峻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居家养老符合中国现状,也适合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这种模式可以充分整合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后,从家庭、社区、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结构也随着现代化的转向,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空巢期的延长,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使得我们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来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顺市XX村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了解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与探讨其养老困境。建议从家庭层面、社区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来帮助空巢老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形势严峻的养老问题,使西部农村空巢老人以更适合的养老模式度过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6.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志虹 《老区建设》2014,(22):31-3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养老资源缺乏,使这些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养老危机。充分调动家庭和个人、政府、农村社区等各方力量,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支持系统,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显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且空巢化的特点,可预见的老龄化加速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相比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面对养老需求多样化,"旅游+养老"更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旅居养老逐渐成为更多老人的新选择。本文在介绍旅居养老的同时以南京为例,分析旅居养老产业在南京发展的可能性及该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旅居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而推动南京养老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态势汹汹而来,民众最有切肤之感。遍布周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我们老了怎么办?明天谁来养老?我们该怎么养老?人们的忧心忡忡不是没有原因。当8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还得下地干活,当城市里的"空巢"老人病故数天仍无人知晓,当有报道称"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养老金缺口9.15万亿元",当"421"家庭已成为我国最流行的家庭结构模式,养老这一命题确实让人忧心。  相似文献   

10.
田奇恒 《特区经济》2012,(3):215-217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和养老意愿。研究表明,重庆市农村老人空巢率高,经济收入低,以居家养老为主。由于与子女空间距离远,长期的空巢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对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多年持续,家庭逐步小型化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日益弱化,独居、空巢、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断增多,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除却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形式外,机构养老已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解省会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养老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更多关注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养老需求等,对于家庭空巢化呈现的一些新特征、新趋势还较少关注.笔者认为,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新空巢家庭"这一新型家庭类型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还有待从深层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回应,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对此进行理论分析、诠释,并针对其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这类特殊群体对养老的需求加大,但由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功能衰退、机构养老发展不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上升,我国养老面临困境。面对我国的养老问题,国内各地进行了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利用PEST模型分析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宏观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社区互助养老多种模式特征与不足,提出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相关建议,并进行社区发展路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留守老人居住方式向独居化、空巢化以及隔代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空巢老人作为我国农村老年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面临着经济保障能力弱、身体状况差、生活缺乏照料、精神及生理上得不到疏导、社会保障能力低等养老问题。文章通过对达州市Y村31户空巢家庭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对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最后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双重挑战,庞大的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服务需求与社会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从分析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入手,在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帮扶机制和社会氛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空巢老人,让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7.
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1.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挑战 目前.我国广泛研究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以代际养老的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深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传统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局限性日益显现。其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家庭规模缩小。有限的家庭成员无暇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二是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亿大关,其中"空巢老人"规模突破1亿人。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含公益机构养老在内,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20张左右,与发达国家60~80张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未来8到10年,中国将迎来养老洪峰。"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届时,"80后"将首先面临养老压力,形成所谓"421家庭",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珞 《黑河学刊》2010,(3):138-139
当下的社会,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大家庭进入小家庭,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减弱;社会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往往无暇顾及父母,导致许多家庭存在“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0.
吴小军 《特区经济》2012,(9):226-228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保障老人生活无忧的晚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剖析空巢老人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和生活现状,借鉴国外养老模式中的可取因素,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形成适应城乡不同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