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地级单元截面数据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偏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利用区域不平衡指数与分解Lorenz曲线,结果显示空间上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时序演进则表现为趋同趋势,高速增长区域逐渐向区域内部转移。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较明显,区位条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近年来有所增强;不同年份间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尹泽西  孟妍 《价值工程》2019,38(23):21-23
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高低,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层次。作为与城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房地产业,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何协调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城镇化进程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城镇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概念,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从影响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子分析入手,既反映质量水平,又反映数量水平,从而使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反映城镇化水平状况。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结合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4.
成渝产业带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产业带包括成都、原重庆、自贡、内江、资阳五市及其所辖的8个县级市和22个县,它是我国五大城镇密集区之一,也是川渝两省市用用至西部地区发展势头看好的经济走廓。本文在对成渝产业带城镇化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区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质量的差别,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是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等更深层次的考察.笔者以山东省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运用判断城镇化质量的三个宏观判据,总体上判断了全省城镇化质量所处的基本阶段;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据此分析了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山东省17市的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耦合程度,通过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获得相关指标权重,从而得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耦合程度稳步提高,但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物流水平由领先到滞后。两者的协调关系将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物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2014,(3):39-39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首都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北京城镇化率已达86.2%,与高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接近,产业结构也与高收入国家基本一致。目前,北京城镇化水平仅比上海低3.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西14个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78.6%的市区城镇化效率非DEA有效,整体上广西的城镇化效率不理想,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效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因而对城镇化水平的测量并不容易。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人口城镇化率作为城镇化水平的测评指标,但由于单一指标并不能涵盖城镇化的大部分信息,不能反映城镇化的真实水平,而且不同区域计算的口径不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以城镇常住人口为基础计算的城镇化率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计算的城镇化率的争议,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综合指标体系法入手。本文结合山西省的具体情况,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来探讨山西省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根据测评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山西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发现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所在及需要改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环境保护三个角度建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来测度城镇化水平,通过研究吉林省9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排名,得出的结论表明:吉林省各个地区城镇化水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发展不平衡,并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城镇化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各地都在经历迅猛的城镇化进程。但各地因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本文以系统聚类模型对能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各省2013年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9,(12):147-153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城镇化水平开始成为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忽略了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量指标体系。这对于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海 《中外企业家》2014,(9):209-212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城镇化水平开始成为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忽略了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量指标体系。这对于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对我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与人居环境有关的18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及其地区差异.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各城市之间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其中大城市好于小城市,东部地区城市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江苏省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总体水平最高,云南省最低.但是并不是城市越大其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越高,也不是东部地区的所有城市都好于西部地区的城市,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并不是由一两个因素决定,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掀开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目前,可持续城镇化已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持续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建立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反映及评价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维度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基本面貌,探寻城市发展各要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机制的规律,从总体上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我国省际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初步分析,运用锡尔系数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研究,以深入探求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地区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东、中、西部三大地带①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近年来则有所反弹,但二者占总体差异的比重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院文章选取分析和评估中国省际城乡养老保险发展水平的指标,结果显示,我国养老金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主要受到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这两个宏观经济因素与养老保险制度成熟度、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支持等政策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全国养老金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并且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的地区差距制约统筹层次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建议通过合理降低地区间的差距,加快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因其区位优势独特、人力资源充足,从而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后首个跨区域的重点开发地区。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和区域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武汉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占优势;各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城市群里省中心较高、边缘地区较低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