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囚徒困境"谈企业与竞争者的合作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于纳什博士对非合作博弈理论中的均衡问题进行了开创性分析,他与另外两位学者分享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在1950年和1951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论文,定义了"纳什均衡"概念,与于1950年定义的"囚徒困境"一起,奠定了当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 在经济学界还没有人把博弈论的发展对经济学的发展称为革命,但客观上博弈论给经济学带来不仅仅是一个革命所能诠释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三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与博弈论有关的研究领域(1994年的博弈论、1996和2001年的信息经济学),共有八位经济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获奖人数最多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博弈论对我们经济生活的影响可见一斑,把博弈论这种科学分析事物方法引入体育经济领域,必将有助于体育经济学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物流模式在Stackelberg主从博弈、纳什均衡和合作博弈下的合作广告模型,并通过比较三种博弈关系下的广告投资水平,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的总利润,得到了在合作博弈下,双方通过制定恰当的合作广告分担比率可以获得比非合作博弈更高利润的结论,为物流系统成员制定合作广告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德园 《现代企业》2003,(8):54-54,35
博弈论研究的是博弈各方 (决策主体 )之间发生有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对策、选择及均衡问题 ,换句话说它主要研究理性个人之间的相互冲突 (对抗 ,竞争 )与合作。博弃论依当事人是否达到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强调个人理性 ,个人最优决策 ,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 ,也可能是无 (低 )效率的。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局中人 (参入者 )、战略、支付函数 ,这是描述你博弈所需要的最少三要素。行动、信息将三要素联系在一起 ,局中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按局中人对其…  相似文献   

5.
罗伊德·沙普利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和经济学名誉教授,在数理经济学,尤其是博弈论领域有突出贡献。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听到沙普利和罗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我很是激动了一下。在此之前,已经有媒体邀请我在第一时间讲评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我觉得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最初研究的主要是象棋、桥牌、围棋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它不仅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还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决策的一门科学。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竞争与合作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多次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涉及到,这充分说明了“博弈论”在经济学中重要的地位。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理论后来被逐渐运用到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研究理性的行为人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被各门社会科学所应用。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模型 在博弈模型中,根据全体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否为零,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根据局中人是否合作,博弈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人们谈到博弈论,一般都是指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弈方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博弈方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能,就是合作博弈,否则,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分享合作带来的剩余。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往往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率的;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  相似文献   

8.
读书     
《中国新时代》2007,(5):112-112
推荐理由:合作是经济研究和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间存在着冲突,搭便车的问题可能导致合作受到《动态合作——尖端博弈论》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一门科学。占优策略博弈是指存在始终优于对方反应的博弈,占优策略博弈可能存在合作解和非合作解。在对一个基于重复非合作占优策略博弈而设计的培训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有限重复占优策略博弈的非合作解和合作解的差别,并借鉴这种差别对于团队管理的启发,在管理实践中充分考虑主体的充分理性和最大化偏好,以团队利益为前提,尊重个体合理利益,设计科学的激励约束制度,促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合作团队氛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博弈论用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通过对单一采购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研究,对非合作博弈模型和协同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同时对两个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将采购量,收益做比较,得出两个结论:(1)非合作博弈中领导者的最优收益总是大于追随者的最优收益;(2)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合作不仅可以使整个供应链协同利润最优,而且还能形成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新书简介     
《博弈论经典》——作者:哈罗德·W·库恩、罗伯特·奥曼、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博弈论最先由冯·诺伊曼在1928年给出严格的公式表述,它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分支,是用来模型化个人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分析工具。该研究的“英雄时代”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并奠定了现代理论的基础。现在,博弈论已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模型,并对政治科学、生物学和国际安全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博弈论在经济理论中的重要作用的见证是: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博弈论的先驱约翰·海萨尼,约翰·纳什和莱茵哈德·泽尔滕。3人获…  相似文献   

12.
博弈概念 经济学在20世纪经历了两场革命,一场是20世纪上半叶全面运用边际分析方法的"边际革命",一场是最近30年渐成态势的"博弈论革命".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的学问.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与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原理指导企业有效管理是值得思考的.在价格和产量决策、经济合作和经贸谈判、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参与投标拍卖、处理劳资关系,以及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有效的决策工具,至少是科学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信用建立的博弈论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经济行动当事人行为策略选择的理论或方法.把现实经济世界中的行为人的某种冲突与竞争抽象为某种博弈模型进行分析,以不还.在此项经济业务中双方的博弈过程如下:如果甲选择信任乙,而乙也是博弈论的主要研究方法.经济学对信用的解释就是以博弈论为基础的,它认为信用是在博弈中特别是在多次的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在一种较为完善的经济制度下,若博弈会重复发生,则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博弈。从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到奠定博弈论坚实基础的《n人博弈的均衡点》和《非合作博弈》,博弈论已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完善的学科,主要应用于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等等,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同时其在会计学中的作  相似文献   

15.
李瑞斌 《会计之友》2012,(15):61-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与政府在税收方面的博弈也更加激烈,相对于偷税、漏税等行为所受到的处罚,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企业的合理避税手段也不断多样化。从博弈论角度看,企业与税务机关作为不同的决策体是一种非合作式博弈。文章阐述了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博弈关系,以博弈论为理论支撑,通过企业与税务部门均衡状态分析,探索了两者间的帕累托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政府、企业、高校各方之间的合作创新是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的热点问题,也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高校和企业的博弈模型,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创新,从博弈分析中找出影响合作创新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博弈论与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发展 博弈论与理性预期理论自30年代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各国都普遍意识到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这就宣布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失败.此时,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该派代表人物卢卡斯1995年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Thoma·Sargent)和拜罗(Robert·Barro)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也为经济学人嘱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放宽一般博弈论中理性人的假设,运用混合建模方法构建了有限理性下的供应链合作博弈模型,模型将供应链企业的收益模糊化并扩展供应链合作博弈中局中人的策略空间,可以选择从“0”(完全不合作)到“1”(完全合作)连续区间内的任何合作程度,策略集是连续的区间.模拟结果表现为供应链合作策略的调整过程,能够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在此基础上,以二人合作博弈为例,用结合定性信息的定性模拟方法对博弈过程进行研究,得到结论:在供应链合作中,无论是平均分配还是按成员企业的资源投入分配,从模拟结果来看,定性模拟方法的使用,对一些不具备完备信息,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博弈过程也可以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对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营销战略思想的嬗变——从竞争到竞合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博弈论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竞争博弈和竞和博弈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分析了企业的营销战略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必然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竞争博弈理念下企业“你死我活”的营销竞争态势,以竞合博弈为指导的营销战略能够使企业获得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促进企业问的合作共赢和优势互补。结论认为企业应该以合作竞争战略这一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营销活动,以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博弈论作为研究工具来讨论社会经济网络的形成及其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文献大量涌现.本文主要针对合作博弈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研在用合作博弈对网络进行研究的文献中,主要有这两类:一是固定网络结构,相互连接的理性参与者之间进行博弈,针对不同的参与者选择一定的策略,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另一类是网络结构由博弈产生,理性参与被扩展为对参与人的选择与拒绝而不仅是针对特定参与者策略的选择问题(Kirman,2003).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在于个体合作交互后能形成什么样的空间结构以及个体在网络中是否能够得到确定的收益,以及整个网络的产出是否能达到Pareto有效.之后对近些年涌现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的最后部分给予了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