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丽娜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145-145
纵观植入式广告在国内的发展,可以发现,一方面,植入式广告发展如火如荼,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另一方面,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期,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旨在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上的整体发展态势做一个宏观扫描,并深入探析国内植入式广告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广告形态变迁看植入式广告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告形态变迁视角审视植入式广告的未来发展。文章重点分析植入式广告出现并发展的深层动因,以及植入式广告特点和趋势,并针对当前植入式广告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传媒格局的变化之下,广告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广告的传播效果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了,一种基于传统广告模式的新型广告方式——植入式广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植入式广告有着精准性、隐蔽性、持续性以及广泛性的优势,能够将品牌信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受众,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植入式广告还存在着应用泛化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植入式广告传播阶段以及传播模式,并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植入式广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沐清  李婧 《商场现代化》2007,(30):195-196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态倍受关注,文章廓清了植入式广告的概念,系统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兴起的原因及发展层次,进而分析了植入式广告的媒介形式以及植入式广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由此得出结论即植入式广告具有良好发展潜力,能为广告公司带来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5.
随着形形色色广告的发展,受众对传统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排斥和抵触心理,传统广告的影响力逐渐消退。而植入式广告区别于传统的干扰式广告,它有效改变其传播环境和诉求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植入式广告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广告营销方式,成为广告行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植入式营销的形式,并分析了其优缺点,进而对其如何应用提出建议,希望可以对企业更好地应用植入广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市场,广告作为最有利的宣传手段的地位日渐衰弱,人们都在寻找新的模式和新的方法来达到新的营销效果,植入式是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在新的平台上形成新的营销效果。在国外植入式广告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基本趋于成熟。在中国植入式广告也在快速的发展中,但是植入式广告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好它的正面效果,尽量的避免它的负面效果来使得它的营销效果达到更好。  相似文献   

7.
张燕 《中国广告》2013,(6):131-133
植入式广告是在影视等媒体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导入产品及其服务信息的一种广告方式,它旨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营销目的。结合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分析植入式广告目前的现状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使这种特别的广告形式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石静 《商业科技》2013,(29):106-106
在当今市场,广告作为最有利的宣传手段的地位日渐衰弱,人们都在寻找新的模式和新的方法来达到新的营销效果,植入式是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在新的平台上形成新的营销效果。在国外植入式广告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基本趋于成熟。在中国植入式广告也在快速的发展中,但是植入式广告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好它的正面效果,尽量的避免它的负面效果来使得它的营销效果达到更好。  相似文献   

9.
形形色色的广告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了解植入式广告的概念、发展现状和特征特点,具体研究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为植入式广告更好的发展指出方向,旨在提高植入式广告的质量,增加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达到良好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娜 《中国市场》2014,(38):27-28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凭借其"微"视角迅速走红,预示着微时代的到来,引领着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微事物上。微电影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就是在微时代下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将广告隐藏在微电影中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们的头脑。本文先对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其产生的成因,以及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特点,最后研究其发展趋势,以期研究新的广告营销模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营销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周鹏禹 《商》2013,(24):116-116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广告形式应运而生。植入式广告作为新型广告形式的代表迅速崛起于广告市场,而我国又是植入式广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状况等各个方面来对我国国内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状况与态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植入式广告的国际运营及国内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敏芝 《中国广告》2007,(9):128-133
植入式广告近年来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广告市场,而中国又将是植入式广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植入式广告国际发展和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对中国国内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态势作一个整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涂小芳 《消费导刊》2009,(22):30-31
纵观植入式广告在国内的发展,可以发现,一方面,植入式广告发展如火如荼,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另一方面,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期,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旨在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上的整体发展态势做一个宏观扫描,并深入探析国内植入式广告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7,(5)
随着当代网络、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植入式广告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媒体。调查结果显示,植入式广告以其投入成本低、目标受众针对性强、产品及品牌信息传递较为隐匿,相较于传统广告更易于被受众所接受。本文主要探讨植入式广告在当下影视、综艺作品中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对植入式广告的基本特征、植入类型、广告效果,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植入式广告在整个广告营销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挖掘未来植入广告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行业更好地了解植入广告,为企业在大众传媒中更好投放植入广告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植入式广告在国内外传媒界掀起了热潮,它以空前绝后的速度渗入到各种各样的媒介工具中,受到了热捧,成为新一代传媒界的新宠。但植入式广告过多又过滥的现状影响着广告的质量,同时降低了植入式广告及植入式广告的载体如影视剧、电影等原有的艺术感染力。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目前我国的《广告法》没有针对植入式广告的具体规范,但从本质上来说,植入式广告具有商业广告的性质,植入式广告应该像其他传统的商业广告一样受到我国《广告法》的规范。但同时,对于植入式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特殊地方,我国《广告法》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16.
虎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引出了一个炙热的话题——植入式广告,本文对植入式广告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特点分析,并且从春晚对其运用中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应用的不足之处,就春晚与植入式广告的未来更好地结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发展迅速,国内外理论研究日益增多,而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次研究研究了大学生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以及植入式广告对大学生的效果。大学生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包括接受度和关注度,植入式广告对效果包括购买意愿、品牌回忆度和影响效果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珊萱 《现代商业》2011,(30):172+171
植入式广告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尝试阶段。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出现广告植入,而将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这种植入式广告潜移默化的传播特征正代表了未来广告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实证明,适当精巧的植入式广告是可以做到各方满意,所以,植入式广告应该隐形的把握好度,合理的策划,做到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嫁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传统硬性广告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如广告的有效性下降、消费者对广告的抵触、广告发布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广告传播方式,而植入式广告则跳出了传统广告的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式潜入受众的视野,使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于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接受关于产品或者品牌的信息.本文从植入式广告概述开始,分析了植入式广告的作用,以及提出了操作植入式广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企业的广告传播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海冰 《中国广告》2014,(2):129-130
在现代影视剧、电视节目中植入式广告以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被应用其中,这种广告形式对广告商以及电视节目、影视剧制作方来说都有一定益处,植入式广告可以做到盐溶于水,同时以注重创意,选择合适的品牌、合适的节目和适度自然的方式,而达到广而告知的良好效果。对受众来讲应该以宽容、平和、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植入式广告,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影视节目所带来的真正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