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利锋 《商》2014,(32):76-76
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体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而孩子就被留在农村生活,由此就形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属于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亲身教育和关爱,在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首先简述留守儿童的概念以及其生活状态,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从而探究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商》2015,(28)
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该县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教育现状、心理健康现状等方面了解该县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发现该县留守儿童在安全、生理、心理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学校、政府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该县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做出的对策,由此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新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新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目前状况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办法,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留守儿童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业已成为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当前,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和关怀策略为研究内容,发现个人心理素质、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无力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在积极心理视域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家庭积极教育、学校引导教育、社会帮扶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关怀策略,希望能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发展,使得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出现民工进城打工寻求发展的热潮,农村青中年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因此不断增加。文章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下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研究其成因与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调查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具体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探讨应如何对留守儿童采取恰当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将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正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仕琼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82-183
"留守"影响到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它对儿童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长远的,不仅在中小学阶段,也扩展到了大学阶段。但是通过对研究我们发现,现有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大多只停留在现状的探讨层面,对其影响深度及长久性的探讨和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曾留守大学生(即进入大学后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的教育、管理等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苗 《商》2014,(37):86-86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新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作为衍生群体而出现。由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高度关注。本文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总结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主要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从而提出要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合的方式作为解决宜宾市此类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今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日益的增加,留守儿童犯罪的现象开始浮出水面,面对这一日渐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应从法律和教育的角度出发,从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和受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测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现状,探讨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编农村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对27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幸福感状况不容乐观。[结论]要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需要综合考虑品德教育、学业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量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由调查可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亲情缺失,监护人不力,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等问题突出,应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质量,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金华  吴茜  秦陈荣 《人口与发展》2020,26(2):79-87,48
根据亲子沟通频率(高-低)、亲子亲密度(强-弱)将亲子亲合分为积极型亲子亲合、消极型亲子亲合、默契型亲子亲合、放任型亲子亲合四种类型。通过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7年在四川省金堂县联合开展的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探讨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调查发现,四川省金堂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高的孤独感问题,基于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亲子亲合类型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差异,积极型亲子亲合有利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默契型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缓解作用不显著,放任型亲子亲合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提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关注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的发展对于提升乡村振兴未来人力资本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出生于何种家庭是决定其能够拥有何种发展资源的首因,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地在全面发展观导向下对家庭资本作用于儿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延续父辈命运轨迹反映出的资源代际传递和阶层再生产状况关注不足。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和安徽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发展调查数据的分析,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用于儿童积极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儿童积极发展的重要发展资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积极发展情况越好。第二,亲子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积极发展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于无留守经历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对于有留守经历儿童积极发展的作用更多是通过提升亲子关系水平来实现的。第三,留守经历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但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阻断留守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相较于无留守经历儿童,亲子关系水平的提升对有留守经历儿童积极发展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关注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紧迫任务。本文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以对淮安地区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现状,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彭迪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222-223
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的庞大弱势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恶道路上,对他们的教育不可忽视,尤其是理想教育。从留守儿童理想教育的意义谈起,指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理想教育应把握的原则,找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理想教育的措施。从现实出发,抓住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切实提高他们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彭严 《商》2014,(22):51-51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壮大,留守儿童与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新兴的弱势群体,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着手,分析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中隔代监护下儿童的教育环境,性格培养及生命健康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作为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出现的新群体,其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理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本文在教育管理领域,基于经济和政策视角,融合依恋理论等积极心理学要素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研究。分析出"校中有家","自我修复","灵动生命"的可行性教育关爱模式。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拥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比较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本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然后对引起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做了探讨,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个山区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为理论指导,对于留守儿童出现各种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提出来,让人们思考,有所启发。笔者在此展示了一点点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心得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