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视野,强调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等.积极心理学理念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适应中国社会个体的人格心理要求.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包括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以培养积极人格为核心、建立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发掘潜能、建设积极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商》2015,(1)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多以少数防治为主,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促进和实现其健康心理发展和塑造,而非防治。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探讨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构想,为以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消极态度看待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2015,(5)
目前我国大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全国各大院校都在学生辅导方面增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门辅导老师,但是真正的实施过程不免显得形式化,本文将讨论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如何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邵迪  罗骁 《品牌》2015,(1):213+215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以勇气、爱和幸福等"正能量"方式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以关注人类自身正向品质的发掘与运用,完善了传统心理学的病理倾向。受此倾向影响,以防治性为主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步转型:由主要集中于少量问题学生,忽视大多学生正常心理发展需求,转向促进和实现人的正向潜质。但在建立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系中,还存有目标不明、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联系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寻求相关启示,为今后建立符合我国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董兰兰  焦树国  王贞 《致富时代》2011,(11):183-183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强调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借鉴这一理念,构建积极取向的心理教育模式,从偏重学生负性心理的消除,转向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在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今天,以问题意识为取向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从目标、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都已经陷入了困境,而关注人的积极因素,旨在培养个体优秀品质、开发个体积极潜能的积极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借鉴这一理论成果,从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塑造积极人格、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全新价值定位,倡导积极人性,要求关注研究人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9,(14)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领域,人才的培养不只是要实现技术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人才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培养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学校要重视人才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使步入社会的人才不只具备技术能力,还同时具备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龚茜  甘小荣 《商》2013,(8Z):195-195
摘姜: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当前,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和关怀策略为研究内容,发现个人心理素质、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无力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在积极心理视域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家庭积极教育、学校引导教育、社会帮扶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关怀策略,希望能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理念兴起、新课程改革内容不断深入,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全新视角来重新构建。本文主要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幸福感、培育他们乐观与希望信念、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宽恕与感恩思想等,使高校学生具有积极心理素养,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蔡培培 《北方经贸》2013,(6):215-216
本文以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探讨在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中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方法和途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积极的力量,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更多积极的因素,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由于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学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及更好适应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帮助,也能够在实践的环节中改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为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仕琼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82-183
"留守"影响到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它对儿童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长远的,不仅在中小学阶段,也扩展到了大学阶段。但是通过对研究我们发现,现有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大多只停留在现状的探讨层面,对其影响深度及长久性的探讨和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曾留守大学生(即进入大学后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的教育、管理等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视角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引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提出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下的制度改革入手,突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教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各项针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在贫困生基本生活问题基本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妥善地解决贫困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积极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勉 《商》2014,(42):63-63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嵌入积极教育的理念,构建积极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就业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最终促进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8.
谢华 《商场现代化》2008,(1):246-246
<正>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提出来的,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们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一种积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员工援助计划的现状及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基本观点,分析指出了积极心理学对员工援助计划的积极作用,包括提高员工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接受度、使员工援助计划从被动转为主动以及提升员工个人自信和企业整体自信等,并给出了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中约有3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高校在校生的25%左右。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窘迫而产生了心理贫困问题,诸如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这种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并阻碍个人进一步成长。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超越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