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本科院校的就业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就业竞争力也在逐渐下移,以至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就业慌等社会问题.而从用人单位招聘情况来讲,目前用人单位正逐渐脱离重学历、轻能力的招聘模式,更加看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养,以至于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探寻更为适合本科院校教学培养的新模式,满足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大量需求,早已成本目前本科院校的首要重任.本文笔者从社会需求入手,提出“四能复合型”职业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并对如何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会计人才输出提供了机会。同时,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培养更高更合格的会计人才,也成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分析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价值,重点研究了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师资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双师型”教师内涵和认定标准不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结构不合理、收入激励机制单一,这些是从根本上制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双创"战略已经成为引领我国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此背景下的"双创"教育已与国家行业战略规划相结合,"双创"型人才培养取决于高效率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以国家间、行业间、高校间、专业领域间协同互助,组织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国内外高校、高校各专业等多种创新力量,开展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协同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2015,(48)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利用3+1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本文从应用型3+1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出发,探究应用型3+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内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贾利梅 《适用技术市场》2013,(12):136-136,139
“2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本着两年专业基础、一年专业方向、一年实践实习的总体设计原则,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领域、学科基础教育领域、专业核心课程领域和专业选修课程四大板块;为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在校内进行课程实训,在校外实施实践实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复合型、多元的会计人才,但目前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仍片面追求会计技能的培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现状,提出了"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并对"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是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资源。"十二五"时期,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在"十三五"时期,受新医改政策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医药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使得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大增。但由于我国医药队伍庞大、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医药零售药店数量众多等原因,在培养医药创新型人才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我国应勇于创新,坚持中医药特色;同时加快在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并树立教育和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出优秀的医药创新型人才,适应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已成为后疫情背景下常态化教学的重要形态。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内涵,结合学院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国际结算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境创设、评价体系构建五个方面探索双线混融教学新模式,以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推进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中国制造2025"进程,其关键在于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区别于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于高校"学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而"探究式"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思考-做-思考-学为基本的出发点,支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实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最有效方式。文章研究高校"探究式"视阈下高校"学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领悟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的持续推进,人才创新模式成为众多工商管理企业的重要选择,从企业生产运营、财政金融,到人才培养、部门管理,互联网经济已经渗透到几乎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从企业具体运营情况来看,整体经营目的的实现对内部所储备人力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是企业经济效益有效获取以及提升自身在市场经济中所占份额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精密的联系,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深入研究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创新与创特双创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双创型人才培养教育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其对于我国中职教育体系、理念、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有着直接影响。中职学校是技术性人才主要培养场所,通过与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能够为双创型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中职学校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培养双创人才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培养建设百色市“四地一带一枢纽”工程所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百色市工程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然后找出百色市工程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百色市“四地一带一枢纽”建设所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转向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发起了挑战,也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对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给我国正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简称)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理念、要求和建设内容。作为我国本科教学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必须在此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内涵探讨。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内涵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我国"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模式的迅速发展及在各行业的逐步渗透,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随着农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但由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使得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延缓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为其提供智力支撑,所以需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强化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由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取决于高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双创"型人才素质取决于"双创"教育的师资水平。在提高师资水平时,要求"个性化"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多学科知识等全面素质,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双创"型人才"质"的飞跃,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该学科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定位好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模式应与现代社会工作紧密相连。文章主要分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定位,并探讨该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以期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变革势在必行。"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应该是服务于新商业的业财融合型财会人才、运用新技术的IT财务复合型财会人才、具备创新思维的应用管理型财会人才、自主终身学习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财会人才。本文针对"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财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建议,面向未来社会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财会人才。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武汉市财贸学校抓住这一契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