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享有的一种重要的股东权,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基础,但该权利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公司的商业秘密保护冲突。本文以李志安诉广川公司一案为视角,具体分析股东知情权与公司商业秘密的冲突,并提出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商业秘密法中,保密协议之重要地位,不仅仅在于其对于商业秘密持有人与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设定。根据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分为三种: 以言表意、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保密协议主要是一种以言行事的行为,而非以言取效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保密协议的订立,宣示商业秘密的存在。因此,现代保密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保密措施。这是商业秘密作为典型知识产权的体现。同时,作为言语行为,保密协议应当与其他保密措施相结合,从而相互得到“解释”。商业秘密法的相关制度设计和法律适用,应当充分考虑保密协议的功能变迁。  相似文献   

3.
在意外伤害保险中,认定“意外”的方法有要件说、原因说与结果说。根据相关规定,我国采取“意外”认定的要件说,构成“意外”的要件包括外来性、突发性、非本意性与非疾病性。但是,要件说在运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各要件对象模糊、判断困难、易被滥用等弊端。“意外”认定的原因说不当地缩小了保险人的承保责任,不利于对被保险人的保护,已经脱离了当前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英美法系司法实务中常用的“意外”认定结果说融合了不利解释规则和被保险人合理期待原则,更易于判断,且符合保险法宗旨。因此,我国“意外”认定之方法应向结果说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张静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2):128-149
南非属于混合法系,南非物权法采取了物权自由原则,并运用登记能力和“所有权切割”理论作为物权的甄别机制。这个机制在保证物权体系不断发展的同时维持了物债二分,不过它面临司法适用不一致的问题,物权和债权的界限难以完全确定。在理论上,南非的物权自由原则有助于我们认识物权的客体和内容,理解物权体系的形成和演进。在实践上,物权自由原则的实践对于如何缓和物权法定原则和认定新型物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法总则》第116条的规定过于僵化,仅由立法者预先设计物权体系。未来民法典物权编中需要规定缓和物权法定规则,授予法官认定新型物权的权力,引入司法性的事后认定机制作为辅助。  相似文献   

5.
禁诉令制度主要是在普通法系管辖区域内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所采用。禁诉令在美国法院的适用,主要是用于规制平行诉讼,也是美国用以处理各州间管辖权冲突的一种手段,有关这一问题的司法判例非常丰富。美国法院签发禁诉令时适用宽松的标准或严格的标准,两种标准各有利弊。禁诉令制度被视为一种”令人困扰的规则”。禁诉令有利于保护美国法院的管辖权和重要公共政策,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却有悖于国际礼让原则,损害外国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6.
庞德在其《普通法的精神》中,曾说过这样一句结论性的话:“综观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强权主义盛极一时的时候,法律总是处于低谷,法是在司法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他通过强调法律与权力的二律背反,否定了主权者的立法活动对于法律的决定意义,认为司法实践和司法活动才是法律的真正活水源头,这篇文章,将立足于普通法的这一特征,去探求掩藏在”司法中心主义”背后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7.
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我国法律制度对竞业禁止的规定却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不足。借鉴国际立法惯例完善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对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法应明确竞业禁止的主体,规定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责任,协调处理保护商业秘密与人才流动的关系,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乾 《金卡工程》2010,14(3):63-64
《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对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进行了立法确认,而对于其他行政领域如何贯彻该原则却存在立法空白。应该分析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的背景,并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审查的经验,探讨该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的理论可能性,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缜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重要的商业信息、经营策略、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上这些统称为“商业秘密”的无形资产也备受关注。作为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以及我国刑法第219条均采用了这一定义。商业秘密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技术研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英美证券期货行业反洗钱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和美国在证券期货行业反洗钱具体制度规定方面存在着担保、政治敏感人物、信赖其他金融机构的规定、共用账户、可疑交易报告、档案保存、保密与豁免、洗钱法的司法实践等等区别。我国应该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在证券、期货相关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和指引中补充和完善共用账户、信赖其他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措施无法完成的处理、可疑交易与大额交易报告、政治敏感人物及泄密罪的豁免等规定。  相似文献   

11.
张锦玲 《金卡工程》2011,(1):223-224
侵犯商业秘密罪作为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增加的一个新罪名,近年来理论界时其研究颇多,争议也较大.特别是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方面中的重大损失如何确定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同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本罪的正确认定.本文从重大损失的含义入手阐释了几种对重大损失的认定方法,以期能够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典》正式将商业秘密列入了知识产权的客体,并冠以专有的权利之名,体现了商业秘密权利化的趋势。商业秘密走向财产权保护模式不仅是基于《民法典》的规定,更在于财产权保护模式的优势。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认知图式,财产权保护模式能够更好地平衡商业秘密保护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也更契合商业秘密保护的现实需求。在明确了这一前提的基础上,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相关规定与专有权的属性存在龃龉,不可不察。对侵犯商业秘密的手段要求具有不正当性和恶意第三人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实际上并不符合专有权的逻辑,在实践中已被忽略和替代。对此,应当沿着专有权的观念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相关规则进行建构。具体表现为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未经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同意,获取、披露、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用共同侵权的规则取代恶意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则,同时建构善意获取人的相关制度。除此之外,应当明确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主观要件为过错,并且构建相应的限制条款。这既符合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专有权的权利属性,也有利于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刘义诗 《时代金融》2008,(12):116-117
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掌握本单位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的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一系列活动。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协议就是对离职后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4.
黄丽娜 《金卡工程》2010,14(5):188-188
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其正当性及必要性自无需多言,然而涉及到犯罪认定问题更需谨慎。脱胎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究竟在罪过形式上是故意还是过失,抑或两者兼具?本文试从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罪过形式几种学说入手,探析其罪过形式,以期更好地阐释其主观方面要件。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旅游合同立法的重要意义。传统观点认为,违约之诉并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本文通过研究各国的法律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做法,认为各国在因违反旅游合同而引起的旅游纠纷中已经尝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运用。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实践,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这就需要我国不断完善有关旅游合同的立法。  相似文献   

16.
于洋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3):109-121
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增加了明显不当审查标准对行政裁量行为进行司法审查。通过对学理与司法实践的考察,发现该审查标准在理解与适用中出现困境,表现为适用范围的分歧以及判断标准的模糊。困境的根源在于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划分没有遵循统一的逻辑,从而导致审查标准适用的混乱与杂糅。回归规范体系本身,通过立法原意与体系解释,明显不当审查标准应仅适用于法效果裁量;基于该审查标准判断的关键在于行政自主性与拘束性的平衡,故而可以借助行政机关的理由说明,采用客观、多元化的标准进行认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判断标准:结果畸轻畸重、不合理迟延、方式不当、违反立法目的、忽视相关因素、违反基本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行为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是构成过失侵权的核心要素。“过失”,源于行为主体的不“注意”。关于违反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两大法系的司法实践作了不少经典的范例。有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合理人”、“善良家父”、“邻人原则”标准;有从损害的实际发生的角度,提出了可预见性、可避免性标准;有从经济分析角度,认为如果事先的预防成本小于被防止的预期损失,既被认定存在过失。其实,过失侵权责任的基本问题实质就是一种利益平衡的问题,政策是衡量的主要手段。政策决定着导向,反映了利益的取舍。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一方面必须积极从事活动,以…  相似文献   

18.
韩国资本市场法首次规定了金融适合性原则,在此之前,韩国法院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金融机构违反适合性原则的民事责任进行判决,确定了不能仅以违反适合性原则而应当结合金融机构是否从事了不当劝诱和违反了保护义务等事实进行综合判断违法性的基准。但韩国立法和司法存在的缺陷是:资本市场法并未直接规定违反适合性原则的民事责任,法院认定违反适合性原则的民事责任的性质也仅为侵权责任,且举证责任主要由投资者负担等。借鉴韩国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同时摒弃其立法和司法缺陷,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法制和审判。  相似文献   

19.
周立波 《时代金融》2011,(29):34-36
商业秘密是一个动态的法律概念,正确揭示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才能更好地把握商业秘密的具体内涵。商业秘密的新颖性不应独立于秘密性而存在,实用性和管理性也不是商业秘密独立的认定标准之一,商业秘密认定标准的核心应为: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商业秘密标准的确定对其范围的界定具有指导意义,将商业秘密的范围限定于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是合理可行的,符合关于商业秘密认定标准的信息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涉诉信访问题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现象:群众“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甚至多头访和越级访,有的当事人申诉不止,持续时间达十几年,而各级机关对于这些涉诉信访案件多次转交法院复查和再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我国司法权威持续影响着正常的信访秩序。按照政策依法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事关大局的稳定,关乎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目前亟需对涉诉信访制度进行改革,构建涉诉信访终结体制是一个有效而迫切的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涉诉信访的现状和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执法司法责任制和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以建立合理高效的涉法涉诉信访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