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雷 《金卡工程》2009,13(8):66-66
版权穷竭适用于发行权中的销售权;出租权和出借权是否适用版权穷竭则区分一般作品和计算机程序、电影作品、录音录像作品;出口权不适用版权穷竭制度。在著作权法中规定版权穷竭制度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选择,是平衡作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果。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没有版权穷竭制度的具体规定,鉴于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修改《著作权法》时将版权穷竭制度置于第一章第四节"权利的限制"中,并对此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解亘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2):168-176
围绕通常的著作权共有情形的权利行使,以往下级法院的立场并不统一。本案确立了如下两条先例性规范:(1)通常的著作权共有中的作品利用纠纷,(类推)适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2)在全体共有人客观上难以协商的情形,部分共有人可以不经与其他共有人的协商独自利用或者许可他人利用共有作品。不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不能成为共有人权利救济的实定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其中的第17条第二款中对于企业的IT系统特权账号的管理做出了严格的限定,  相似文献   

4.
李杨 《金卡工程》2010,14(4):52-53
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力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同时也给著作权法带来了深刻的冲击,版权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更易于未经授权的复制、发行和使用。我国《著作权法》虽然已经确立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其规定只是原则性规定,难于操作。鉴于此,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并使之成为一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完整的著作权法典势在必行。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内容的讨论来揭示我国法律对于网络传播权保护方面的缺失,探求如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可主张抵销或要求同时履行,这应该是债法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则精神在我国《票据法》中同样有所体现,《票据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这就是票据的“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抗辩”权。由于票据法律制度较之债法一般规则要特殊和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6.
武腾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1):20-32
《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的主要规范目的是,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只要承认权利人的追认会产生所有权变动的效果,就适宜承认存在效力未定的处分行为。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在解释论上具有可取之处。在传统债法上,无权处分致使给付不能的,存在适用债务不履行责任抑或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争论,两方面规定在构成要件上有实质区别。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实行救济进路,第三人享有所有权、抵押权等权利致使所有权不能转移的,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或第612条,两者在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效果上并无实质区别。《民法典》第612条中规定的第三人“享有权利”文义范围较窄,应当对其进行目的论扩张,将第三人“过去享有权利”且主张权利的一些情形纳入其中;即使买受人构成善意取得,仍可认定出卖人违反权利瑕疵担保义务。  相似文献   

7.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5条第3款所确立的个人信息转移权将信息传输关系限定在信息处理者之间,有必要对第45条第1、2款规定的复制权进行扩张解释,证立出可维护个人积极地位的个人信息接收权。个人信息转移权与个人信息接收权构成了完整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在权利内涵方面,应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整体法律制度安排和可携带权的创设意义,从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客体、法律效果和行使条件等角度解释分析此权利。在制度体系建构方面,可携带权彰显了数据共享体系中的个人主体地位,其制度构建应当以场景为依托、以试验为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其中,持续性携带模式和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权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7月6号,根据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国家版权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第12条规定,"美术、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文字、音乐作品的手稿首次转让后,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对原件或者手稿的所有人通过拍卖方式转售该原件或者手稿享有分享收益的权利,该权利不得转让或者放弃,其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鉴于该草案只规定了追续权的基本内涵,本文谨就追续权  相似文献   

9.
卢炳权  石晓波 《征信》2023,(6):36-43
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民事立法应当为其“赋权”,最大限度地维护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进而充分保障个人信息的正常有序流通。在信息社会里,个人信息侵权案件数量增多且呈现出传播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不确定性因素强等特征,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事后救济,还要注重事前预防。我国《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应作为个人信息权的司法保护路径之一。人格权禁令横跨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两大法域,其适用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行政监管的事前预防机制、个人信息损害赔偿诉讼不存在冲突,信息主体有自由选择保护路径的权利。司法机关应当以平衡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和利用为基本准则来规范人格权禁令在该领域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所谓劳动权,又称工作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支配自己劳动力,并要求国家或社会为其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保护的权利。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1997年我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公民劳动权是国际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劳动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七条主张着手,分析其前后文的不同着眼点,指出孟子的主张前三条要旨是不施暴政为王道之始,后四条要旨是施行仁政可成王道,辨析了“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的区别,理清了孟子的论说逻辑,并对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难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新的司法解释,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第6条、第7条款项中明确规定: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这一《规定》的出台,体现了“生存权高于债权”,国家更加尊重人的权利的同时,对当前金融机构业务开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晓红 《中国外资》2008,(9):196-196
《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首次提出了表见代理制度,据此,善意相对人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有效代理的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作为高度凝练的政治话语与崇高的道德理想,只有转化为宪法上的权利与义务,进而通过权利、义务与法治的法学话语,才能阐明“共同富裕”的宪法意义与价值,并从纷繁复杂的政治话语中看清共同富裕所蕴涵的宪法意义与价值。因此,共同富裕实现问题必须以宪法为总依据,以宪法上的权利、权力与义务为支撑,构建基本权及其限定的基本框架与方法。“共同富裕”之“共同”在宪法上是表达了全体公民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与权利;共同富裕之“富裕”在宪法上的表达则是公民自由权的保障与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是实质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共享就由执政党的主张或政策载入《宪法》进而成为宪法原则,借助宪法文本关于“社会主义”“人权”“平等”等宪法条款的规范体系解释,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即共享权。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需运用税收、社会保障与财政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权力作再分配,因而这种再分配权作为国家重要的权力必须遵循均等化与法治化的原则,以此确保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放贷人条例”重在保障有资金者的放贷权利,是对其私有财产使用权的尊重,对于一般市民而言,可以将私有资金合法自由放贷,在商定的利率内收取利息,从而多了一条理财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所谓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有对方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享有的妨碍对方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根据《合同法》第66条、67条和68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一) 同时履行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第66条“当事  相似文献   

17.
彭鹏翔 《上海会计》1996,(9):14-14,13
“两则”忽视了企业职工对剩余价值的分享权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系彭鹏翔一、“两则’有些条文忽视了企业职工对剩余价值的分享权其一,《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二条,企业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依次“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意味...  相似文献   

18.
宠凤喜 《金税》2000,(5):21-23
本文作者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而从传统的“国家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必然引致从社会意识、立法规则到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巨大变革。在“公共财政”下,公共商品的提供与税收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式的等价交换关系。因此,赋予纳税人应有的权利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应完善已有的纳税人权利规定外,还应赋予纳税人“违约”赔偿权、利息赔付权、信息告知权、礼遇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以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所有权—用益物权”之他物权生成逻辑的拓展,土地经营权得以建立源自“用益物权—次级用益物权”的权利架构。土地经营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设定的次级用益物权,其生成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行使其用益物权的结果,分置出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为土地承包权。通过扩大解释《物权法》第117条中“动产”的含义以及登记技术信息化对物权类型和内容的扩容,物权法完全可以容纳土地经营权这一新型物权。“成员权说”对土地承包权性质的阐释,“总括权利说”“两权说”“债权说”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阐释都有偏颇之处,并可能引发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案例 2008年1月14日中午,王某下班后骑电动自行车回家,在沿人民路由西向东行驶时,与由南向北横过马路骑自行车的赵某相撞,王某颅脑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交通事故经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勘验及调查认定:王某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且超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最高时速,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之规定,赵某骑自行车横过马路未下车推行,未确认安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之规定,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之规定,王某、赵某负事故的同等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