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制度形态以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主,制度内容兼顾宏观政策指引与具体规则设计,但专门性规范文本与针对性条款的铺排并不成熟。因而存在惩戒对象模糊、惩戒标准各行其是、解除惩戒条件设置不适当及程序规则不完整等缺陷。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制度的优化建构应基于信用惩戒的功能定位及其相关制度设置之特定场景来合理布局。除合理构设养老服务市场失信对象认定依据、优化养老服务市场失信惩戒措施的设置及周全信用惩戒的解除规则外,还需注意衔接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与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间的适用规定,以剔除制度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2.
3.
结构性融资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收汇怎样更安全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出口企业对出口收汇的安全性、银行贸易融资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企业通常依靠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出口押汇或贴现款项来满足日常资金需求,而现在他们则越来越多地希望通过向银行出售国外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来保证收汇安全,另外希望通过减少应收账款来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主体以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依托负面信用信息给予相对人以惩处的一类行政行为,可用“信用惩戒”来指称.完整的信用惩戒呈现阶段性法律构造,包括失信信息归集、评价、列入、公布、惩处、约束等阶段,平衡论可为其提供理论支撑.运用行政过程论分析法律性质后发现,信用惩戒具有制裁性,必须明确其制度依据.该目的只有通... 相似文献
5.
6.
7.
文章阐述了风险社会和信用风险的概念及解释,指出我国现行失信惩戒制度采用客观归 责原则不符合主客观一致性的法律逻辑、应当增设主观归责原则作为我国失信惩戒制度归责原则的补充等我 国现行失信惩戒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及拓补,分析了制度性风险引发经济下行而扩大失信的基本面是引发系 统性信用风险的制度性风险之成因,提出严格的事前信用审查制度是严厉的事后失信惩戒制度的必要前提、 严厉的事后失信惩戒制度是严格事前信用审查制度的重要补充、还应当建立对模范信用市场主体的奖励机制 来弘扬诚信美德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度供给: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激励与惩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的原理,对中小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市场进行分析,指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激励的“金融抑制”、“路径依赖”和融资“跛行”等问题,揭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惩戒的“柠檬市场”、“道德风险”和“内在制约”等问题,并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近年来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特点,重点讨论了信用经济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12.
征信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银行信贷管理中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重点是基层银行了解中小企业最可依赖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类型等方面;分析征信系统在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和形成信用约束机制中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目标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贺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6):39-43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制度之一就是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由于其历史的沉积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和渐进的过程.鉴于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制度严重缺失.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在建立信用制度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为此,本文在借鉴国外信用制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法律体系,成为国家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具体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认为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健全,应在充分考虑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的经验,着力做好培育诚信文化、强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信用立法和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我省提出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总行提出的加快经营转型都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使信贷结构更好地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全行资产负债结构相匹配。在国家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周期和银行信贷政策调整过程中,授信审批工作如何从突出信贷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结合信贷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不断优化客户、产品、行业、期限、收益结构,并在审批理念、审批体制机制、审批服务、审批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授信审批的战略价值,保障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此,本文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全面梳理广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推进上层设计、建立沟通机制、扩大资金供给、加强诚信宣传、完善运行机制和系统平台六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