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杠杆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热情依旧,加持杠杆的逆向之举是否加大股价崩盘风险是值得讨论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利用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去杠杆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加剧了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相比高成长性公司,低成长性公司二者的关系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投资者财富缩水,上市公司通过金融对冲可以缓解去杠杆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的负面影响。研究揭示了在去杠杆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不仅损害公司价值,而且可能加剧市场大幅波动,触发金融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利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股权结构在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国有股控股股东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效果不显著,国有法人股控股股东对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在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时,国有控股股东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果较弱,相对控股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最优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常态化”行为,在满足质押方的融资需求时,也影响相关股东的行为决策。本文使用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股权质押与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二者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正相关;但质押比例并未对营运资本融资政策产生统计显著的影响;质押比例越高,流动资产占比越小、而流动负债占比基本稳定,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配置比率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双重代理成本决定了大股东出售解禁股行为与股权性质及公司财务特征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控股股东,国有控股大股东的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公司表现出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管理水平较好但每股收益低下、公司规模较小等财务特征。而且,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动因并不相同,资产负债率高和货币资金持有量低是导致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盈利能力差是导致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负债率较高和每股收益低下对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营业利润率低下和规模较小对非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大股东通常在公司价值被高估时减持获利,减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时间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5.
党宏欣 《财会通讯》2022,(3):61-64,78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定行业388家国有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样本,在界定过度投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上,选取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产品市场竞争三方面,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的增加使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股权制衡对投资过度有制约作用;地方控股较中央控股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但不显著。董事会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交叉上市由于面临着更为严苛的信息披露与法律监管,能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与外部治理环境。通过2008—2012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一步从股权结构的视角考察交叉上市对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发现:企业的股权性质与股权集中度均能对交叉上市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交叉上市对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相比,交叉上市对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财务杠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元化经营对财务杠杆抑制企业过度投资治理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杠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多元化经营会削弱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财务杠杆由于抑制过度投资,对公司绩效起到了正面的影响.而多元化经营同样会弱化财务杠杆对公司绩效的正面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对于理解我国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治理效应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经营业绩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研发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深沪A股5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高管薪酬契约设计对高管RD投资行为,以及高管RD投资行为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在国有控股公司,RD投资没有纳入高管考核变量和年薪支付依据,增加高管年薪却诱导高管减少RD投资;在私有控股公司,RD投资已纳入高管考核变量和年薪支付依据,增加高管年薪能够激励高管增加RD投资。(2)在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股权报酬能够激励高管增加公司RD投资;在私有控股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对RD投资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3)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私有控股公司,增加公司当期RD投资都会降低公司当期财务绩效,但会提高公司未来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代理理论阐述了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公司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地探讨,认为外部股权与财务杠杆正相关;管理者股权同财务杠杆非线性相关;外部股权与财务杠杆的关系随管理者股权的变动而变化。需强调指出,这些检验结果与行为监督假说、利益一致假说和管理者股权地位确定假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投资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国有控股公司来说也不例外,企业投资将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我国控股公司的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年度横截面的集合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大股东特征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N"型的曲线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属性的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要低于非国有属性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更严重;第一大股东受制衡的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成正向相关,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大股东利益主导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3年至2007年度披露了RD支出的623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结构、高管激励与研发投资的相关性及其对研发投资的综合作用。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对RD支出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控股的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更缺乏动力;高管持股与RD支出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能够促进高管持股对研发投资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7、独资公司指按公司制要求组建的、投资主体单一的公司。8、国有股权与国家控股国有股权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股份权。当国有股在某一公司所有股本结构中占据最主要的比重时,则称国家控股。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等几种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和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资本结构理论分析 (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1)净收益观点。该观点认为,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高,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按照这种观点,公司获取资本的来源和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债权资本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由于债权的投资报酬率固定,债权人有优先受偿权,所以债权投资风险低于股权投资风险,债权资本成本率一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率。因此,公司的债权资本越多,债权资本比例越高,综合资本成本率就越低,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大。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却忽略了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郭均英 《财会通讯》2010,(12):88-91
本文从沪深两市中选取9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这些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等方面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股比例、增加了流通股比例、缩小了董事会的规模而使其效率得以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高管人员激励、债务治理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因素对中小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上市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安排方面差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管理层激励办法中,股票期权计划效果显著;债务治理效应在中小上市公司中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集中、控股股东普遍存在以及国有股比例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两类代理问题即"大股东掠夺"和国有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广泛存在。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代理问题的特殊性,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大股东要参与公司治理,应从两方面发挥功能:一是对控股股东进行制衡;二是在国有公司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对国有股东进行"补位",代表股东监督"管理者腐败"。  相似文献   

19.
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越 《企业导报》2010,(10):58-60
以我国在2006年首次公布其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为样本,在将管理层相对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去除后,对股权激励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进行了假设检验,发现股权激励总体上对公司的业绩并没有显著性影响,这种现象存在于各行各业,在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股权激励也均没有对业绩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高管人员激励、债务治理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因素对中小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上市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安排方面差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管理层激励办法中,股票期权计划效果显著;债务治理效应在中小上市公司中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