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模式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导力量,但融资难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拓展了资金供给新渠道,能有效弥补传统金融对我国农业发展支持的不足.融资模式创新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有利于两者协同发展.P2P信贷融资、基于大数据小额贷款融资、众筹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创新具有内在契合性,而完善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经营者金融与诚信意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等举措是其融资模式创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业在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非洲国家出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越来越重视借鉴我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并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与合作.我国在农业科技和种养殖方面经验丰富,非洲国家要求我国提供农业援助将是一个长期诉求.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6)
农业小微企业是促进我国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而农业小微企业融资的约束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对农业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性分析,概括了目前我国农业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典型约束性问题,包括:内源融资机制不完善、外源融资渠道较少、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和企业融资成本较大的问题。应健全企业的内源融资机制、拓宽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健全企业的信用体系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小微企业的规范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品众多,而农业作为国家的最基础性产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对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各国粮食危机的出现,使人们对农业有了重新的认识,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对于保障和促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黄珺  曹东新 《经济师》2004,(10):122-123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比较利益的增加 ,农业资金由有效需求不足逐步转为有效供给不足。在间接融资渠道的约束条件趋于硬化的背景下 ,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正在成为农业公司筹集资金的有效渠道。文章拟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股票融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人口结构比例中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在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中,还是以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为主导,现代化农业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所以需要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人化。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植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文中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原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海洋产业在各沿海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金融资本一直在推动各国海洋经济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其中融资障碍是主要原因之一。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海洋金融,拓展融资渠道,构建适应海洋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创新体制是解决海洋产业发展融资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石油农业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判断和对发展前景的预期。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久的。在我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既关系到农业本身发展的进程,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未来公路建设的发展情况,剖析了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基础差、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自有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高等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试图通过融资途径的分析寻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传统的掠夺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尚未好转,经济增长速度仍然缓慢,形势依然严峻,受大环境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仍然萎缩难行。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市场的资源配置,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就业,促进增收,重视民生,从而维护农业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是走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推行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点-线-面-体”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补贴是对本国农业扶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农业补贴的本质是实现多元利益的和谐,其有效运行离不开相关利益机制的作用。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状况进行考量,针对中国农业补贴的运行现状及其反映出的制度缺陷,农业补贴制度的发展进路应以建构利益和谐为主线,从利益和谐互促、利益和谐共生和利益和谐的基点等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进行制度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文博 《经济地理》2001,21(1):105-109
本文论述了农业地域的的概念和特征,运用定量方法划分出我国的典型农业地域,并分析了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开发是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并重点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涵义,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水利补偿基金筹集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水利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农村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金匮乏的观点,文章从分析农村水利存在问题入手,探讨了建立农村水利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农村水利固有属性和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从财政拨款、农业水权转让收益、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水价附加、资源水价等方面,研究了农村水利补偿基金的筹集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典范,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寒边远村落、全国文明村——秦茂村为个案,探析扶贫推动式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寻找其融入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路径,旨在为其他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模式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魏杰 《经济经纬》2006,(2):52-56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处于重大调整时期,作为导向性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应以高新技术的创造为先导,以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基础。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作为主体产业是国民经济调整方向,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同时看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和服务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机械化若干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生产作业目前虽已开始进入机械化为主的时代,但既有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确立农业机械化多重价值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发展方向,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落后环节、领域、部门和地区的发展力度,建成农林牧渔业各部门、农业生产各重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衡推进的协同体系。通过多渠道资金供给、技术及装备的保障供应和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建立等措施,实现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国家兴。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农业的命脉。从长远来看,若不能解决缺水背后的制度因素,不能在全国尤其是缺水地区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而形成一个节水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话,很难解决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旱而灾将继续恶化和扩大。本文基于阿兰·斯密德教授所提出的"状态(Situation)—结构(Structure)—绩效(Performance)"即SSP范式,试图探寻影响农业水利设施绩效差异的本源性因素,并援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加以分析论证,以揭示农业水利设施绩效差异之根源就在于其自身特性不同,从而导致绩效不同,以期为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制度创新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