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财经》2003,(2)
爆发点1引燃MBO 2002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管理层收购的方法与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都做出了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03,(2):77-80
爆发点1 引燃MBO 2002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管理层收购的方法与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使得管理层收购变得有理可据、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3.
高山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0):101-103
上市公司管理者收购(MBO)对优化上市公司产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建立高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MBO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购价格不合理、国有资产的流失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MBO在我国上市和非上市企业中正在兴起,在已经实施的众多案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收购资金来源、收购价格的确定、收购主体的合规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违规违法现象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有效实施MBO的关键:规范MBO融资渠道,使MBO融资合法化、透明化;规范MBO定价依据;完善MBO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MBO后企业运作监管等。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审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剖析管理层收购 (MBO)在我国的现状 ,揭示出我国MBO操作中的不透明环节和易出现的“暗箱”操作 ,提出了审计的必要性 ,并由此展开了对MBO审计的初探。其中主要包括MBO前的收购主体合法性审计、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定价审计、信息披露审计以及MBO后的会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机制审计等。  相似文献   

6.
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市公司MBO披露的事件达到8家,大大超过以往年份,加上“郎顾之争”引发的中国经济学界对包括MBO在内的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上市公司的MBO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收购,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在上市公司收购中,信息披露制度则是上市公司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前提,它使投资者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获得信息,是防止证券欺诈、内幕交易等权利滥用行为的最有效措施。《证券法》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具有真实、准确、完整公开信息的披露义务。文章重点介绍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方式之一的要约收购及其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8.
说起去年的热词,MBO肯定跑不了,而且还不用给后边来个括弧注释:管理层收购。企业管理层早就忙着寻找最佳收购方案了.还有不知道MBO的?解释了,倒有点小瞧人。比词更热的是收购行为。至今.已公告了MBO收购方案的上市公司,有9-10家.虽说在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不足百分之一,绝对的区区少数,但这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调查表明,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00多家  相似文献   

9.
本依据国内外上市公司MBO实践,对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障碍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对上市公司MBO立法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杨丽 《天津经济》2005,(1):53-55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受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两种制度制约,其中外部制度是国家和有关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各种规定;内部制度是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的各种制度要求,这些要求在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方面可能与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一致,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但无论如何,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着边界。通常,外部边界由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来决定;内部边界则由公司治理框架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周正明 《南方经济》2004,(4):48-49,62
我国的证券市场收购兼并功能失灵,价格发现功能失灵,约束功能失灵,这些严重的功能缺陷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着力解决全流通问题,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6,(9):77-78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办法》)主要规范的是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收购活动及相关权益变动活动的信息披露行为,着重对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和间接收购予以规范。将现行的《收购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合二为一,将持股5%以上视为收购的预警点,持股20%以上须作详式信息披露,30%以上须采取要约方式或者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其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促进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8月1日正式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作出重大调整。 这次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将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方式调整为由收购人选择的要约收购方式,赋予收购人更多的自主空间,降低了收购成本;通过强制性信息公开披露、程序公平、公平对待股东等多方面的措施,将间接收购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一并纳人上市公司收购的统一监管体系,维护了市场公平;此外,在转变监管方式、简化审核程序方面,监管部门由过去的事前审批转变为适当的事前监管与事后监管相结合,加大持续监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在日本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兴起及其制度性原因,并探讨了MBO在日本的发展趋势。从日本经验看,中国走出MBO困局除了规范运作外,关键在于合理定位,同时要发展权益投资机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市公司MBO披露的事件达到8家,大大超过以往年份。加上“郎顾之争”引发的中国经济学界对包括MBO在内的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上市公司的MBO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吉甫 《山东经济》2005,21(4):31-35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以及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即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即股票交易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动力明显不足。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自愿披露积极性不高、披露流于形式和隐瞒不利消息的问题。最后,本文就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上市公司应当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地披露公司的重要信息,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同时,信息披露又是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化运行,体现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证券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监督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上市公司的运作应更加规范。但是,在信息披露方面目前仍存在比较普遍的、共性的问题:1、信息披露不主动,避实就虚不少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种应该承…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和国外的实践看,管理层收购(MBO)不失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中国MBO存在收购价格的起点不公平和运行规则不公平问题,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财政部作出"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决定无疑是  相似文献   

19.
张春 《山东经济》2006,22(6):98-100
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但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广大中小投资者成为证券交易的牺牲品。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基于上市公司内在机制的分析,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三是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健全信息披露的结构;四是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中国企业产权革命的一种新型方式,理论上有助于企业明晰产权、理清产权关系,并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但依据中国现阶段MBO的发展状况来看,融资间题是MBO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融资渠道的不畅导致管理层间接收购目标公司,使其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且控制权超过所有权,最终是管理层成为控制性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危害小股东利益,甚至出现管理层盘踞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管理屑的约束与监督难度。要改变目前MBO融资状况,主要应加快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步伐,并借鉴国外MBO的经验,不断创新MBO融资工具,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MBO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