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包装工业》2005,(10):F0002-F0002
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 企业拥有海德堡速霸对开六色CD102胶印机、BOBST自动烫金机、糊盒机、海德堡多霸1x型平版扫描机和苹果创意设计系统及CTP制版系统等国际先进制版、印刷设备,并在国内北先引进了瑞士博斯特820六色凹印模切机组、博斯特650六色凹印裁切复卷机组和法国小森尚邦520七色凹印滚切裁切机组。  相似文献   

2.
2004德鲁巴印刷展上重拳出击,全新推出了:1.超高速电子雕刻技术。该技术的雕刻速度达12800Hz/s,是传统雕刻速度的3倍。2.超精细雕刻技术。结合新的雕刻系统,超精细雕刻不仅可实现超高分辨率的文字和线条HELL总裁照片3.全系列柔印CTP制版机。有F1200、1600、2100,其独特的8束纤维激光技术堪称柔印制版技术上的一支奇葩。4.全自动的AutoCon Line生产线。此生产线由K500和镀铜、镀铬、联合加工中心(车磨抛)和研磨机组成,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生产线。5.在出版领域用于快速制版、由16个雕刻头同时工作的K6雕刻海尔——柔凹印CTP制版技术先…  相似文献   

3.
凹版印刷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凹版印刷的竞争对手1、与胶印抗衡长期以来,凹版印刷一直都用于长版活的印刷,由于其印刷品的色泽鲜艳、饱满、立体感强,色彩还原准确,因此,大多数彩色出版物都普遍采用凹版印刷工艺。随着卷筒胶印的出现,凹版印刷市场开始迅速下滑,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凹版印刷的印前制版成本比较高,尤其是镀铜、抛光及滚筒的腐蚀雕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凹版印刷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工资待遇也比较高。尽管卷筒胶印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凹印市场,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依然倾向于凹版印刷,而不愿意采用卷筒胶印。对于不同的印刷工艺和不同…  相似文献   

4.
凹印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是通过众多行业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如设备制造、油墨、溶剂、制版行业新技术的采用,印刷行业新工艺的实施等无不推动着凹印向着繁荣发展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柔性版印刷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引进了不少柔性版印刷设备。国内不少人认为:柔印是一种新工艺,将取代凹印或胶印,甚至认为正在出现“胶转柔、凹转柔”的浪潮。但另一方面,这些设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包括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当初引进胶印和凹印设备状况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要使我国柔性版印刷取得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好柔印和凹印发展的若干问题。1.国外骨干厂商的动向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些最简单的事实:A.凹印和柔印都不是新的印刷工艺。尽管柔印在中国近年来才真正受到重视,它…  相似文献   

6.
谈起柔版印刷,杜邦公司的“赛丽”(cyrel)柔性印版是不可忽视的。杜邦公司26年前发明感光树脂柔性印版给柔版印刷在质量上带来了第一次革命,使得过去只能印刷一些粗陋的包装印品的柔性印刷工艺从此步入厂高档包装产品印刷的殿堂。在欧洲和北美,柔版印刷在包装印刷领域已与胶印和凹印平分秋色,在瓦楞纸箱的印刷方面柔版印刷更是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PS版的规模化生产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5年,我国第一条卷筒式连续化PS版生产线在北京投产,但车速很慢,一条生产线年产PS版仅20余万平方米左右。1989年,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以下简称二胶)全套引进一条年产200万平方米的大型卷筒式连续化PS版生产线,使我国PS版的产量、质量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1999年,二胶引进国外关键设备制造的30米/分钟车速的现代化高速PS版生产线投产,这条生产线年产1000万平方米优质PS版,使我国PS版的产量、质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8~15米/分钟车速的卷筒式中型连续化PS版生…  相似文献   

8.
目前,平版胶印、柔性版印刷、凹印和丝网印刷等四种传统印刷方式仍是主流印刷方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网点作为再现图像阶调和色彩的手段,印刷界称其为半色调图像复制技术。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半色调复制工艺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制版设备是印版制作设备(Platemaking Devices)的简称.制版工艺涉及胶印、凹印、柔印和网印多个领域.我国胶印工艺在印刷市场占有80%以上的份额,因此人们往往对胶印制版的技术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柔版印刷方式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一直都高于胶印、凹印等印刷方式的增长速度,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柔版印刷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Pirainternational推测,到2010年,柔印所占的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18%增长到22%,而胶印、凹印和凸印所占的比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为严重的将是胶印,将由目前的46%减少到30%。柔版印刷工艺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印前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事实上,在大西洋沿岸,柔版印刷方式在包装印刷中占到了60%,是柔版印刷的…  相似文献   

11.
2月15日,国家“双加工程”项目——化工部第二胶片厂高车速PS版生产线正式破土动工建设。 第二胶片厂高车速PS版生产线是国家首批“双加工程”项目之一,工程概算1.6亿元,实际运行速度达每分钟25m,年PS版生产能力为700万平方米。该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将从国外引进,建成后的生产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包装工业》2009,(10):54-55
1.单一凹印向胶印及组合印刷发展 胶版印刷一直在出版和商业印刷领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特别是画册类高档印刷品只能用胶印来完成。这是因为胶印机发展到今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图像细节再现方面具有其他印刷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与凹印相比,胶印制版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包装技术贸易公司负责引进的──法国KOMORI CHAMBON公司NL-650五色凹印生产线范建明,黄新河广东省顺德市乐从彩印厂于93年通过中国国际包装技术贸易公司引进法国KOMORICHAMBON公司产NL-650五色凹印生产线。现在已安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PS版制造业起步较晚,1985年以前,还仅仅处于艰苦的独立研制和小作坊生产阶段。大部分为手工操作的单张电解和离心涂布工艺,年产量仅在50万平方米左右。在1985—1990年期间,我国引进了日本6条单张PS版连续生产线和多条单张涂布机生产线,从而使我国PS版的产量得到迅速提高,1990年年产量已达到500万平方米左右。1990年以后,化工部第二胶片厂成功地引进了美国宝丽光生产的大型Ps版生产线;1995年,郑州万国印刷版材有限公司引进了英国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3条高速卷筒式Ps版生产线,  相似文献   

15.
上海字模一厂PS版生产始于70年代后期。开始时是手工电解;80年代中期,上海字模一厂从日本引进一条单张刷磨PS版生产线;80年代后期上海字模一厂对该线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电解段;90年代初,上海字模一厂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条单张电解生产线,并在浦东新区内购地16亩,建造PS版生产  相似文献   

16.
《现代班组》2012,(3):46
近日,第三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方案正式发布,预示着2012年,这项由新闻出版总署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全国印刷行业赛事即将拉开大幕。本届赛事分为"平版印刷工""平版制版工"和"印品整饰工"三项工种竞赛。每个职业均设立职工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平版印刷职工组又分为单张纸机组和报业轮转机组,共计7个组别。其中"印品整饰工"为今年新增赛  相似文献   

17.
中国PS制造业,从七十年代后期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市印刷二厂合作研究开发的第一条PS版生产线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PS版制造业已形成由20多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年产量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7亿多元的印刷器材制造行业。 国产PS版从1987年开始小批量正式出口。当时出口的PS版是用进口生产线生产,使用进口铝板和感光胶。随后几年,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出口。1995年以后,国产PS版的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中国PS版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还很低,知名度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包装工业》2001,(5):18-20
近几年来,柔版印刷方式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一直都高于胶印,凹印等印刷方式的增长速度,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柔版印刷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Pira international推测,到2010年,柔印所占的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18%增长到22%,而胶印,凹印和印所占的比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量为严重的将是胶印,将由遥46%减少到30%。  相似文献   

19.
柔性版印刷的技术设备现状程蕾,金银河新一代的柔性版印刷工艺以感光树脂版、油墨、网纹传墨辊、印刷机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其发展历史不足二十年,发展速度超过了原来占领先地位的平印、凹印,印刷质量可与他们相媲美。下面在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国际上柔性版印刷的技术现...  相似文献   

20.
光学精细平版的英文是photolithography.它的原意是照相平版.在印制电子部件时.改称为光学精细平版。它是由制作模板的技术和对实际用版以腐蚀的方法制造技术组成的.其中后者被称作光学精细平版。如今这种技术已经被大印刷公司或专业印刷公司用来印制IC、LSI用的引线框架(lead frame).彩色显像管的阴罩、光刻掩膜、印刷电路板及滤色镜等精密电子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