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不处处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处事方式。近年来西方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中国遍地开花,对中国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民族性格。首先,中国人是很重视面子的,而且不喜欢被别人管,更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只有根据中国人的思维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达到合理的状态,否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儒家经典《大学》强调先修身而后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只有修养好自身,才可以管理好家族和国家,最后天下一统。管理是一个修己安人的过程,修己是管理他人的前提,安人则是修己的导向。换言之,管理是一个"内圣外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陈艳 《价值工程》2011,30(14):310-311
"絜矩之道"是儒家重要典籍《大学》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被儒家学者视为治国平天下的要道,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深刻的生存智慧。研究和探讨儒家的絜矩之道思想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而且可为我们建立适合现时代的价值观念提供有益的营养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大学》是第一本系统地论述以“明德济世,修齐治平”为核心的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代表作,“明德”要求受教育者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贤人,“继世”要求受教育者成为君子、贤人之后以天下为己任,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于“修身”,要求“白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我国古老的“大学之道”的深刻内涵。以“明德继世,修齐治平”为核心的我国古老的“大学之道”是孔子儒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管理学意义徐坤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已为海内外所共识。孔子的思想在古代曾是帝王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孔学又成为许多企业家草创天地、赢得时机、走出逆境、蓬勃发展的圣经。今天,孔子的思...  相似文献   

5.
最近不是很想看书,就忙里偷闲地听了本有声书,由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所讲解的《中国式管理》,很受启发。他认为管理是一个修己安人的历程。起点是修己,而终点则是安人。一个人要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安人的诉求为己安人也安。  相似文献   

6.
有种味道叫做中国。一个绝佳的比喻是,把中国文化隐喻为包子,内涵丰富而不张扬,把西方文化比喻为汉堡包,简单得一目了然。在管理学上,有研究者称之为“中国式管理”,但这也未免太过笼统。近日,看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何志毅的新书《管理的交响》,其中充满了“管理的中国味道”,鲜活而充满了实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学经典、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的《道德经》,其内容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智慧,深入挖掘其识人、用人、管人、育人、留人智慧,对提高我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周易》也是一部管理学经典。易学中蕴涵的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尽管“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易学中的许多管理学原理或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政府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就须“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古语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那么在现代管理中,怎样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的易学专家、三元论坛特邀顾问张其成教授为我们就《易经》与领导管理方面的知识应用启蒙。  相似文献   

9.
咀嚼人生     
朱雪尘 《英才》2006,(2):66-66
儒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终极的人生轨迹,但是老百姓却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无论你是大儒,还是大商,吃饭都是你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吃饭有多大讲究?暂不论各地风味,八大菜系,只是一小撮菜根,明人洪应明便写了本书叫《菜根谭》。  相似文献   

10.
《易经》作为一本凝聚了古代圣贤智慧的哲学古籍,它的智慧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识人和用人两个角度来阐述《易经》阴阳思维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并从天地人阴阳进行分析研究阴阳思维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盼望传统道德回归 所谓的企业文化,无非就是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人的诚信度,提高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事业心。这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中,是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教育,一直都很强调的这一点,尤其我们的儒家文化思想,几千年都讲一个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为“修齐治平”。  相似文献   

12.
读书会     
<正>《心本管理》【作者】吴甘霖【定价】28元【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简介】“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必先台心”。本书通过总结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和企业家、管理者的最新探索,将100多年管理学分为“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三个阶段,并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长期熏陶。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日本现代企业管理与竞争是建立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和《论语》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典思想,重视人的因素,是“论述如何生存,如何增加智慧”的学说,是“实学”,完全可以用来开发人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翻开浩瀚的儒家经典,以“一以贯之”的儒家哲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途径,而这种理想途径的实现方式则以内化身心为基本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慎独”思想贯穿与儒家哲学的经典当中,本文从儒家思想的“慎独”出发.通过对慎独的解读,结合《周易》在儒家经典当中的位置,进而剖析儒家“五经”之首的“易”学在儒家“修养身心功夫沦”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飞 《西部财会》2003,(5):42-44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本文拟从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的发展以及以德治国是时代呼唤等方面的论述,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老子》之圣人观与质量管理中的领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老子》的圣人观出发,探寻了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领导观的哲学思想根源。进而联系《老子》中“无为而治”与“不言之教”的哲学观点,对质量领导在进行质量授权、创建企业质量文化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重新认识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领导作用”,论证了《老子》思想对现代质量管理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摭谈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修己安人”、“中庸之道”等方面。本文旨从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关系出发,探寻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得出基于儒家文化的现代管理方法,以期为管理实践做出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法约尔发表《工业管理及其一般管理》100周年。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但与同时代的泰勒相比,其思想在现实中的影响力却相对不高。法约尔在国内学术界也是鲜有人提及。本文试图从这个谜题出发,首先讨论法国的经济政治背景对法约尔管理研究视角的影响,并认为正是法国的强势政府以及雇佣关系的特点,决定了法约尔的管理学研究视角相对于泰勒而言更加“单纯”而没有政治包袱。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单纯”又导致法约尔的理论忽视了当时企业运行中的主要矛盾。直到二战后50年代,伴随着美国大规模企业兴起,法约尔所关注的组织及其管理问题又被学者发现。而法约尔对组织管理的独到定义,又为美国管理学者整合“丛林般”的管理学理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文以载道,遂成“不朽之盛事,经国之大业”。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书真是读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要义、大学问。而今天,诵读蕴涵古今中外文明成果的各类书籍则增添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恒久动力。《文以载道:读梁衡》,有景,有情,有哲理,有思考,有张有弛,有大动有大静。所以,《拥书静处》,也便拥有了智慧的源泉,前行的勇气,向上的动力,和波澜壮阔,充实无悔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正> 针对金钱拜物教和权力崇拜等等“物化”现象,为重建人文精神,保持人的尊严,回复人的本位,坚持“人是目的”的思想,有必要重溯中外文化源头,发掘各民族传统的精神资源。为此,武汉大学人文学科师生围绕《论语》进行研究,并组织了这一笔谈。一、“体仁”“修己”:博大的道德精神郭齐勇:中国古典精神融合了道德、宗教、政治、哲学,强调家、国、天下的相接相处,以道德精神为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