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鲜明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般的危机管理方法来应对。成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案例启示:社会动员是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关键环节。农村社会动员的重点对象是基层党组织、宗族力量和地方精英。基于他们在农村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所起的作用,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型的征地制度和政策都规定,政府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负有主要责任。然而,现行财政体制和晋升锦标赛的政府管理模式使得地方政府既没有充足的财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失地农民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难以平息且极易反复。要构建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机制,必须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并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合理、规范、多元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群体性事件呈现阶段性多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制约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构建最突出的问题。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就必须抓住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教育、控制、改革和发展三位一体的创新性举措进行正确治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群体性事件呈现阶段性多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制约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构建最突出的问题.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就必须抓住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教育、控制、改革和发展三位一体的创新性举措进行正确治理.  相似文献   

5.
环境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事后救济型和事先预防型两种。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与一般群体性事件不同。文章利用重叠利益的解释模式来解释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认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是政企合谋或民众对政企合谋的恐惧。为了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抑制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发展经济行为,企业应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民众依托环境NGO组织进行理性维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正处于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目前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对抗加剧、组织化高、突发性强、极易激化等特点。一些地方维稳压力越来越大,甚至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各级党政对群体性事件的重视与关注也日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根本上看,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状况,是长期以来经济、政治及社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必然反映。群体性事件治理任重道远,根本途径在于要从相关体制及其改革上找问题、想办法。  相似文献   

7.
法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社会背景当中,研究法律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权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路径包括化解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冲突、畅通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完善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司法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8.
诚然 《大众商务》2010,(1):282-28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高频率的爆发,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不仅考验党的领导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深入分析,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中的经验及不足,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建立应对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高频率的爆发,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不仅考验党的领导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深入分析,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中的经验及不足,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建立应对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而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对学校和学生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便很难处理。本文将描述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背景,起因,后果,及前期的预防对策,并着重分析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两大因素:客观原因和心理因素,及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点,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土地增值收益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提出了利用土地增值收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创新城郊结合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农民收入状况的分析指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减负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及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五方面论述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世界发达国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乡村土地流转为基础、以乡村社会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等举措,可以为中国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在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土地养老和农村医疗保障的缺陷,老年人的自养能力很脆弱;对老年人的子女来说,由于存在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和子女数下降的矛盾,养老能力也同样很脆弱,家庭养老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土地除了充当生产要素外,还发挥着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功能。制定土地乃至农村各项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土地的保障功能,这关乎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试图利用贺雪峰提出的五个农村阶层分析土地对于各个阶层不同的重要程度及保障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阶层提出有关土地及社会保障的建议,以满足农村不同阶层差异化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二元主体及其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主体问题,提出了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具有二元主体——国家和农民——的新观点,并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权主体二元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以国家征地制度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例,分析了国家和农民为了争夺农村土地发展权而引发的矛盾。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解决矛盾的简要方案。  相似文献   

17.
消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目前我国社会亟待解决而又颇为棘手的重大课题。宁波市鄞州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城乡联动、软硬配套的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但也面临一些如新社区基层组织不健全、农民身份转变困难、管理模式选择等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问题近年来受到我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而城乡教育差距则被视为教育不公平中最突出的矛盾,城乡教育差距是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显性表现。目前的大量关于教育城乡差距的研究文献都是针对学历教育提出的,文章以北京2007年—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非学历教育中幼儿园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提出了不同于学历教育教育差距度量的基本指标和方法,并以此对产生教育城乡差距的内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的承包期至少为30年,林地的承包期则为30年至70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当地劳动人口减少等因素造成的人地矛盾,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如何解决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是深化"三农"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