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月12日,10位当今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在北大百年讲堂开讲,拉开了思考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序幕。《中国企业家》杂志借此契机推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系列专栏,约请学者、商界名流,追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研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之路。该栏目题为"三十年"。  相似文献   

2.
一个注定成为中国经济里程碑式的年份。一段承载无数中国企业风云裂变的岁月。30年的改革开放,有太多经验要梳理。有太多事情要反思。从何说起?该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3.
吴敬琏与厉以宁,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日前,这两位受人敬仰的经济学家在电视节目中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与遗憾,并分别提出当今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问题。他们的观点,发人深思。同时,我也想向朋友们谈谈自己的感晤。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又恰逢是萧灼基、张卓元、陆学艺、赵人伟、朱铁臻、方恭温六位经济学家七十五华诞,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和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9月27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联合举办开达经济学家第九十次论坛《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六位经济学家七五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北京社科院城市所原所长研究员《城市问题》原主编陈光庭、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董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樊平、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学教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方恭温、朱铁臻、萧灼基、赵人伟、陆学艺、张卓元六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和近30年来为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与会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及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岁志荣、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刘方健发言祝贺六位经济学家七五华诞并就中闺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问题进行了研讨、本刊本期摘要重点报道与会多位籍名经济学家在论坛上表达的思想观点,从下期开始,在“经济学人”栏目将陆续报道六位七十五华诞的经济学宋的学术思想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卓元(1933-)是中国当代最有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早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和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财贸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经济研究》主编,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7月被评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著作奖,  相似文献   

6.
蔡防 《英才》2010,(3):101-102
金融危机或许只是一次随机的抽考.现在.真正牵动命运的大考似乎才刚刚到来。在轻松保八之后.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就此变得清晰.反倒更加不确定性——“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原松华)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抓一个什么样的改革?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王洛林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济学家座谈会上表示,最好的纪念应该是抓住改革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在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会议认为,仍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著2010年用于扩大内需的财政与货币支持力度仍将不低."调结构、扩内需"成了会议不可分离的两个主题.在谈到结构调整时,还特别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7年开始逐见端倪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造成世界金融业和制造业风雨飘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越来越紧密,那么,这场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究竟还将持续多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对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岁末,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工程正式启动。蓦然回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了30年的时间。30年来,虽艰难曲折、步履维艰,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对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实施期股制的议论不绝于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各路专家已开始举办各种各样有关期股制操作的学习班——期股制在中国似乎已箭在弦上。但是,我们真的已经认准期股制了吗?我们真的已经作好实施期股制的准备了吗?管理专家于中宁冷眼看热——  相似文献   

12.
笔者是读着邓子基教授编写的《财政学》教材,走进财经领域并逐步成长起来的一名老记者。二十八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大学生时,邓教授就已闻名全国。多年来,关乎我编辑职业生涯的所有知识积累,都是邓教授等一批杏坛名师给我奠定的经济学基础。在我回报恩师、回报社会之际,邓教授又多次给过我教导,并为我参与编辑的杂志撰写文章,用他那支永不枯竭的笔,加重杂志的学术品位和文化含量。几年来,我采访过邓教授多次。而在他年过八旬,仍旧在讲堂内外奔忙时,我还是想借机打搅这位学术前辈。这并非我忘却了邓教授早已进入耄耋之年,实在是因为他思路仍然十分清晰,仍在关注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关注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和国计民生,关注反腐倡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邓老是生命不息、求索不止的思想者,是诲人不倦、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让他面对《中国审计》的数万名读者谈审计,想必是他乐意为之的。然而,笔者的访谈历时三月之久,每次都是因为他忙,或是在医院疗养,使我迟迟不能赶往厦门,像我当初叩问名师那样,叩响老人家的门扉。其实,对于我,并不存在叩门之举,他的门总是敞开的。这使我得以通过电话,与老先生多次交谈。学者的严谨使他在放下电话之后,又按照我的提纲,像中学生完成命题作文似的...  相似文献   

13.
王嘉鑫 《新远见》2008,(4):112-116
本文在认证马克思的两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基础之上以及他本人对19世纪资本主义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社会的两极分化、失业问题和周期性的经济衰退——的认识和针对它们的现实与终极的解决方案,来理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经济问题要靠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由此产生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