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文献,本研究概括出了对二元经济理论进行创新的几个主要方向.在这些创新方向的启示下,本研究考虑了由于现行土地制度使得二元结构被不断强化的特殊国情.借鉴和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技术,本研究构建一个包含了土地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并借此模型为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给出了简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旨在揭示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规律,但该理论对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能完全沿着刘易斯模型提供的路径,应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理顺农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推进新型村镇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和消除现行的歧农政策,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  相似文献   

4.
二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二元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不协调发展.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要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依赖工农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相比较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对实现二元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农业部门生产率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二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刘易斯-拉尼斯-费二元经济模型和乔根森经济模型为这种结论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等西方经济学家曾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和农村的传统农业并存。基于这种状况,他们还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其实,在我国城市经济中也有类似的二元经济现象,即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迅猛发展的非国有经济和缓慢发展的国有经济并存,二者之间也有一个转化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缓慢发展的国有经济使国企中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转入迅猛发展的非国有企业。这种转移可以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转型机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章志平  漆明亮 《经济论坛》2004,(20):29-29,33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工业部门和以农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部门共存,城乡分割的一种社会经济状况。而在中国西部,不仅存在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的对立和分割,在农村内部还存在农村工业与农村农业之间的分割,即所谓双重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在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二元体制的共存,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共同存在并发生作用。而当我们更进一步把目光投向西部农村与城市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杨静 《财经科学》2006,(3):F0002-F0002
1973年,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以及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先后出版,标志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忽视农业发展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不能解决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因此,中国严峻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仅靠工业和城市来转变是不行的,还应重视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现象.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具有多维复杂的特征,因此套用现有理论来解决我国的二元经济问题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现有二元经济的理论模式及其不足,提出了科学实施城乡一体化以破解我国的二元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金叶  董洋 《经济论坛》2007,(23):28-31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但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必然会给各个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打上独特的烙印.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有其特殊性: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业的同时,大批的疆外劳动力流向新疆,使新疆农业出现了劳动力净流入的状况,本文拟通过对新疆农业劳动力流入、流出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将两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对目前争议颇多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和政策问题,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