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走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经营,这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怎样走向市场?怎样才能从市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和强化十个意识。一、市场意识虽然我国目前已实行了市场经济,但有的农民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走出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不够自觉、主动和适应。有的重视生产、却轻视营销,有的盲从,看见别人搞什么,自己也搞什么,诸如此类的做法,都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坚持这些做法的农民,不可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业走向市场的难点及对策罗太贵,杨德林当前农业走向市场有许多难点,其中突出的有四个不适应:一、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不适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些部门和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自发经济,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卖什么就自己到市场去卖。这种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的大潮中,就农村而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农民推向市场,这不仅是当前农村工作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好将农民推向市场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把农村广大干部推向市场,只要农村广大干部大胆地走向市场,就能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始终在计划体制的轨道上运转,对农民来讲,上面叫种什么就种什么,现在放开了,农民一下子要面对市场,进入市场,有很多方面一时还很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再一次飞跃。那么,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经济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讨论研究。一、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由于受传统的小农观念的束缚,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还不强。一是多数农民尚处在较分散的小生产状态,对于市场还不十分熟悉,市场观念淡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二是参与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很弱,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势单力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三是农民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普遍感到市场变幻莫测,无所适从。要想使农民顺利进入商品市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农民生产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造成农产品生产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状况,并且会使农民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挫伤农民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沂水县下古村乡南门楼村农民吴传科靠种“背时”庄稼发财。1994年他看到当地出现种辣椒热时,他把辣椒地全部改种了花生,当年由于辣椒市场饱和,价格猛跌,许多农民蚀了本。第二年种辣椒的农户骤减,而吴传科不顾别人劝阻,扩种了6亩辣椒,由于当地辣椒总产锐减,市场供不应求。他种的辣椒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几年来,他专靠种“背时”庄稼成了全村首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少农民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对种什么、种多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往往是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人家搞什么也搞什么,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往往造…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要求干部改变按上级计划安排生产为以市场需求指导农民生产,要求农民树立"农业就是企业,生产就是经营"的市场观念。在新旧体制转换、新旧思想交错时期,农民走向市场,面临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点:一是市场不发育,信息不灵敏,无法避免"市场需要的不生产,生产出来的卖不掉"的现象发生;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滞后与脱节,无法改变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大大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三是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水利行业本身就置身其中,只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供水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致使水利行业难以走向市场。那么,应如何把水利行业推入市场呢?莱芜市水利系统的经验是:建立和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生产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而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关键是让农民走向市场。所谓让农民走向市场,就是让农民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安排生产和进行投资,通过市场来取得所需的生产要素,充分依靠市场来销售农副产品以及提供劳动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政策、信息、资金、管理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民走向市场的步履蹒跚,其障碍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帮助农民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韩立坚如何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最为现实的选择是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上有一个新突破,舍此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首先,从家庭经营的特点看,农民迫切需要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如何掌握?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调整农业结构,要使农民适应农业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环境,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做到以质量为根本,效益为核心。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围绕市场这个轴心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做到以销定产,不…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中,农业要冲出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阔步走向市场,这是政策所使然,人心所望,大势所趋。然而,面对市场,农民欲说好困惑: 困惑之一:“婆婆家教”严,我该怎么办? 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农业以销定产。即,农民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完成粮棉油等国家指令性任务后,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增值高、能赚钱就种植什么。但是,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束缚,农民仍跳不出原有的政府管理农业体制的圈子。迫于行政干预,农民不得不勉强接受来自决策者的层层摊派。在豫西南的某农业大县,政府部门为了完成财政收入,把烟叶种植面积量化为硬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粮食生产效益连续走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近年来,农业主管部门和乡村基层干部纷纷行动起来,掀起了发展"订单"农业的热潮,收获颇丰,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据笔者调查,一些乡村"订单"农业失败的原因是:市场预测难。"什么好种就种什么,什么挣钱就搞什么",这些宣传用语没有错,问题是在实践中,到底生产什么好,种什么能挣钱,市场经济谁也说不准。市场变化莫测,去年好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正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 (一) 要明确不搞指令性计划不等于不要计划。那种认为搞市场经济,计划应该退避三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可以撒手不管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要看到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排斥计划,更何况在当前情况下,市场机制的发育仍需要计划调节,农民在市场面前的茫然状况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八亿农民没有走向市场,可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是不健全的。因此,本文就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支持农民走向市场做一分析探讨。一、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靠山中国农民世代相传的"丰衣足食"是他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当二十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时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便发挥了作用。市场调节的无形力量使得农民一时束手无策。价格的不断涨跌又使生产不断调整,"一哄而起"、"一哄而落"便成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你种我也种,多了卖不出;你养我不养、少了没人卖,"广大农民深受市场调节之苦。于是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调节农村经济强有  相似文献   

15.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双轨制”局面开始打破,代之以市场调节为主,侧重宏观调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渐形成。在农村,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农产品推向市场,把农民引向市场,也已成大势。然而,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民的商品意识比较淡薄,思想上自我封闭、小富即安,面对市场心中无数,无所适从。这就决定了其走向市场,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如何帮助和引导农民顺利地渡过“困难期”,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把农民引向市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所谓期货行为,就是产方提前与销方订立供销合同,规定在一定期限进行货、款交易,以及按照这神期货协议,产方还可要求销方在生产过程就投入一定的资金或技术援助。让期货行为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在走向市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果这一课题得以解决,必将有力地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障农产品在市场的销售和价格。对农民来讲,变幻的市场就会变得稳定,不可预测的收入也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流通的重要性,农民深有感受。农业要稳定、要发展,仅靠农民千家万户分散地走向市场还不行,农民必须具有市场主体意识和市场谈判地位。农民只有在争当市场主角的过程中主张自己的权力,才能赢得自己应有的一份收益。如何当上市场主角?本期刊载的几篇文章说明,大力培育农民流通组织,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都值得去探索和尝试。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在市场风云变幻之中,不断增强农民自身驾驭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走向市场的障碍主要表现是:一、观念落后。思维陈旧。少数民族居住分散,生产生活空间狭小,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依然以吃饭为中心,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油盐,满足于二三碗饭养命,四五两酒提神;自给自足自乐,随遇而安,守困不求人,风险不愿担。二、劳作盲动,生产粗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也开始走向市场,但他们往往缺理智、缺目标,东闯西撞,闻风而动,遇项就上,见俏就搞,见疲就丢,随意调头,过频更易,导致了生产的左右摆动。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竞争认识不足,科技投入不够,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粗放生产,导致种果不挂果,栽时一大坡,收时一背箩。有的虽然出了产品,但品种不对路,结构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9.
在“引”字上下真功夫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这是当前农村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我认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关键是要在“引”字上下真功夫。(一)晓之以理,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教育农民。在农村搞市场经济,让目前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民跳出自给半自给小...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好坏,已成为我县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生产费用,力求以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性效益——产量和收益性效益——纯收入,使农民体会到搞农业有实惠,才能保证按国家计划种植、稳定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那末,我县农业经济效益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又怎么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呢?现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